世良情感网

万万没想到 ​​北京大学突然出招了! ​​5月16日,北大留学生办公

万万没想到

​​北京大学突然出招了!

​​5月16日,北大留学生办公室更新了招生细则,2025级外籍本科生HSK得达到6级210分以上,理工科补考超两次就直接终止学籍。这消息一出来,网友们都炸锅了。

北大这波操作简直像往留学生圈扔了颗深水炸弹。以往外籍生申请北大,HSK5级180分就能过关,现在直接飙到6级210分,难度堪比让老外一口气背完《红楼梦》目录。理工科更狠,挂科两次直接卷铺盖走人,这哪是“宽进严出”,分明是“严进严出”的终极形态。

翻翻数据更吓人。2023年北大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平均分才195分,新标准直接划到210分,这意味着至少30%的申请者连门槛都摸不着。网友调侃:“以后北大留学生可能比本土生还会背《#北京留学生# 论语》。”

政策背后藏着北大的小心思。这些年“水留学生”争议不断,某些外籍生靠着宽松政策混文凭,上课靠翻译,作业靠谷歌,毕业时中文水平还不如食堂大妈。北大这次铁腕改革,摆明了要撕掉“留学镀金圣地”的标签。

但争议点也炸了。有人拍手叫好:“清华早就要求HSK6级,北大已经慢半拍!”也有人跳脚:“这是把留学生当高考状元虐?”更现实的矛盾在于——语言门槛拉高后,非洲、中东地区优质生源可能直接被劝退,毕竟中文不是谁都能啃的硬骨头。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留学生圈已经哀鸿遍野。某俄罗斯博主直播吐槽:“我HSK5级考了5次,现在告诉我作废了?”更扎心的是理工科留学生,本来微积分就够头疼,现在连挂科机会都比食堂的免费汤还稀缺。

政策最狠的一刀其实是“文化过滤”。HSK6级要求能读懂《人民日报》社论,能写800字议论文,这标准基本把中文渣渣们筛得干干净净。北大似乎在说:要么真正融入中文世界,要么出门左转去野鸡大学。

教育公平的天平开始晃动。当本土生在图书馆卷到凌晨,留学生们却靠低分轻松进名校的时代,早该终结了。但一刀切的标准会不会误伤真学霸?那些中文稍弱但诺奖级别的科研苗子,会不会被语言线卡死在门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