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巨婴千万不能嫁人!”32岁女子在家啃老不工作,在网上大吐苦水说:“我爸妈出去工作,让我在家饿了一天没吃饭,他们真不负责,连饭也不回来给我做!”网友:这不是她的问题,是她父母病的不轻啊! 三十二岁女子在家啃老不工作,反而抱怨父母不负责没给做饭的事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网友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有人骂这姑娘是没断奶的巨婴,有人说根源出在父母教育失败。 这话题能引起这么大动静,说到底是因为戳中了社会上一块隐隐作痛的伤疤——啃老族现象如今越来越常见,背后牵扯的不仅是年轻人的生存能力问题,更暴露出家庭教育里埋了几十年的雷。 这姑娘的情况不是孤例,现在三四十岁还赖在家里靠父母养活的大有人在,早上睡到日上三竿,饭点等着爹妈端碗,没钱就伸手要。 前两年有个更夸张的案例,三十八岁的大男人天天在家打游戏,老爹心肌梗塞住院,他连医院缴费窗口都找不到。 这类人共同的特点就是生活能力退化得厉害,总觉着父母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 就像这次事件里的姑娘,父母都在外打工挣钱,她自己在家饿着肚子等现成饭,竟然还能理直气壮上网发牢骚,这种思维模式不是一天养成的。 现在四五十岁的这代父母,自己吃过苦总想着别让孩子遭罪。孩子小时候怕耽误学习不让干家务,毕业了怕在外受委屈不让闯荡,结婚成家还要掏空积蓄给买房。 这种过度保护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发现孩子成了离不开家的巨婴,早就错过了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 北京有位心理学教授做过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成年后还啃老的人,九成以上在青春期就没自己洗过袜子,家长连倒个垃圾都要代劳。 这种溺爱造成的后果比想象中严重,除了基本生活技能缺失,更可怕的是责任感的彻底丧失。啃老族往往把不如意都归咎于外界,工作不顺怪社会,没钱花怪父母,结婚难怪异性现实。 他们理解不了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相互付出,总觉得别人应该围着自己转。 就像这次事件里的姑娘,父母在外奔波十几个小时,她想不到去厨房煮碗面,反而埋怨双亲没伺候到位。 这种思维要是带进婚姻,过日子肯定鸡飞狗跳——谁受得了另一半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父母辈也该清醒了,惯子如杀子的老话不是吓唬人,现在宠着护着,等自己老了动不了,指望啃老的孩子突然变孝顺? 杭州有对老夫妻把退休金全贴给儿子,结果生病住院时儿子连医院都不肯去,最后是社区志愿者帮忙送饭。 这样的晚年光景想想都心寒,真正为子女好,就该趁早教会他们生存本领,而不是包办代替当保姆。 说到底,解决啃老问题需要两代人共同使劲。年轻人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哪怕碰壁吃亏也是成长必经之路。 父母要学会狠下心来,该放手时就放手。社会层面可以多提供过渡性支持,比如企业开设基础技能培训,社区组织生活能力课程。只有三方合力,才能把这个恶性循环打破,让更多年轻人真正挺直腰杆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