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中美博弈中,主张和平的东大从来就没想过要掀起战争,和美国的博弈,中国一直都在智取,没到合适的契机,东大忍了,一旦到了时机,那就是中国收网的时候。 看看稀土这张牌,它在现代工业里有多关键?从手机芯片到F-35战机,每架战机需耗费约400公斤稀土,而美国七成的稀土仰仗中国提供。 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美国自己开采的矿,少了中国的技术根本没法用。 美国想甩开中国,谈何容易?最近日内瓦谈成的协议,算是博弈的新一步。 美国暂停了24%的关税,取消了91%的额外关税,中国也暂停了2025年4月2日起对钐、铽等中重稀土的管制。 可细看就明白,中国的核心牌没动,镓、锗、钨这些半导体和军工的关键材料,管制依然牢牢抓在手里。这不就是表面让步,核心不松吗? 中国为啥这么稳?稀土不只是资源,更是产业链安全的命脉,保护稀土不是要卡谁,而是要守住自己的命根子,顺便保护环境。 WTO支持各国对重要资源的合理管理,中国这些年面对美国的科技限制,承受了不少压力,一直在寻求合作的机会。 这既是给合作的诚意,也是守住底线的硬气,到了谈判桌上,中美诉求很清楚:中国想让美国放宽28纳米设备的限制,美国则盯着稀土,想换点松绑。 90天的缓冲期很关键,美国如果说到做到,双方都能有点收获;要是再玩单边制裁,中国握着的镓、锗随时能让美国芯片和军工产业吃瘪。 毕竟,美国要重塑稀土供应链,恐怕得花上8到10年的时间,时间可不会停下来等。 这场博弈,归根结底是资源和技术的较量,中国从没关过合作的大门,但底线清清楚楚。 稀土出口限制是为了保障产业链安全,同时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平稳运行。90天的观察期已经启动,美国会选择真诚合作,还是继续单边施压?答案很快会出来。 合作不该是双赢的吗?中国用行动表明了态度:和平为先,智取为本,时机到了自然见分晓。这样的立场,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全球产业链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