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五年正月,李孝恭:天下一统,四夷来朝,陛下封禅吧!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功绩赫赫,按理说早就有资格封禅泰山,告慰天地。可这封禅之事,愣是折腾了六次都没成,也是够让人唏嘘的。
故事得从贞观五年说起,当时武士彟就建议李世民封禅,李世民嘴上说着不去,心里却开始盘算自己的功绩,琢磨着好像还真够格了。到了第二年,萧瑀又提这事儿,李世民这才松口说要商量商量,结果魏征跳出来反对,直接一句“你不想!我不同意!”给顶了回去。
时间一晃到了贞观十一年,群臣再次请愿,李世民也动了心思,开始准备封禅的各种流程。谁知道《封禅仪注书》都写好了,这事儿却又没了下文。
到了贞观十四年,荆王李元景再次提起封禅,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先是彗星出现在太微垣,后是洛阳突发大水,李世民无奈,只能先去视察水灾,封禅之事再次搁置。
最后一次是贞观二十一年,百官又一次提起封禅,李世民却说:“时间宝贵,对西域万里用兵更重要,封禅无异夸示子孙,顾不上这些虚的!” 纵观李世民的一生,做了那么多大事,唯独这封禅,却成了他心中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站在泰山的角度来看,它可能也在想:我太遗憾了!你这样有资格的不来,后来来的那些又都是些什么人呢?如果李世民真的成功封禅,历史又会如何评价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