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被捕后,供出一名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杨成武急称 "误会",两人曾是战友,为何如今一人成了汉奸,一人成了高官? 1950年北京功德林看守所里,原汉奸赵玉昆在审讯中供出了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的名字,这个消息犹如平地惊雷,在华北军区掀起巨大波澜。 1933年,出身东北军讲武堂的宋学飞,在九一八事变后毅然脱离旧军队回到家乡。这位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青年,看到乡亲们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缺乏训练,主动承担起军事教官的责任。 此时易县城隍庙前蹲着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赵玉昆,他成立的“易县抗日自卫队”刚打跑一队伪军,正为队伍缺乏军事素养发愁。 赵玉昆三次登门拜访宋家老宅,最终用“教乡亲们打鬼子”的情义打动了宋学飞,两人联手整训队伍,将原本松散的农民武装改造成能打夜袭、会设埋伏的抗日力量。 1938年八路军115师独立团进驻易县时,这支被称作“五支队”的地方武装已发展到上千人规模,成为晋察冀边区重要的抗日力量。 加入八路军后的宋学飞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根据山区特点改良游击战术,在狼牙山地区布设地雷阵,用松树皮熬制外伤药,把缴获的日军罐头全部分给乡亲。 而赵玉昆却渐渐显露出动摇迹象,时常摸着缴获的日军将校呢子大衣出神,抱怨八路军的艰苦生活。 1940年,宋学飞接到父亲病危的家书赶回老家,赵玉昆趁机带着亲信投靠日军,还将五支队的布防图献给日寇。这个叛变事件直接导致狼牙山地区抗日力量遭受重创,也把留守的宋学飞推到了风口浪尖。 当时军区保卫部门收到的举报材料显示,日军给宋学飞寄来过委任状,但这份文件后来被证实是赵玉昆为拖人下水制造的伪证。 杨成武顶住压力保下宋学飞有三个依据:首先是时间证据,赵玉昆叛变五天后委任状才送到宋家,而宋学飞当时正在为父亲操办丧事。 还有就是笔迹鉴定,委任状上的批注并非宋学飞手迹,最重要的是五支队战士们集体作证,宋学飞多年来与士兵同吃同住,缴获物资从不私藏半分。 时局动荡中的考验最能检验人心,宋学飞带着剩下的队伍继续转战太行山,在1943年反扫荡作战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 1950年的审讯室里,赵玉昆为减轻罪责胡乱攀咬,却不知新时代的办案讲究真凭实据。杨成武亲自调阅当年档案,发现关键证据的邮戳日期与事件时间线存在矛盾。 华北军区保卫部会同公安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历时三个月走访了27位知情者,最终形成四百多页的调查报告,这份珍贵档案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真相大白之际,宋学飞正在张家口检查新兵训练,通讯员策马送来电报时,他望着远处起伏的燕山山脉,想起12年前那个飘雪的夜晚——杨成武把军大衣披在他肩上说:“等打跑鬼子,咱们还要建设新中国。” 如今这个承诺正在变成现实,而曾经的战友赵玉昆却在刑场上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信源:开国少将.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