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七零后考大学时,不少人都被英语给难住了吧? 六零、七零后考大学,那时候的录取率本就极低。 实际上,单看录取率是不够全面的,还得看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适龄青年读高中的比例这两项数据。 从这两项数据当中,也能瞧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中生是很抢手的。他们当中很多人后来成了乡、村两级政权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又或者是中小学的代课教师,还有不少人成了改革开放后的乡镇企业家。 想当初考大学,除了高考录取率低之外,英语学科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对于农村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来讲,英语就像是无形的“杀手”。想当初,很多农村男生只要英语能多考几分,预考、高考就有希望了,或者本科就有望了。 我读的是文科,一心想要攻读历史,想成为历史学家。高考的时候,我的历史成绩在全县排第二,可遗憾的是英语严重拖了后腿,只考了72分。因为英语不好,工作之后,也没勇气再去考研了。做历史学家的梦,也就此破灭。 后来孩子读书的时候,家里对英语学科特别重视,孩子的英语成绩也还不错。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你还记得自己当年的高考英语成绩吗?你是不是也有像我这样被英语学科卡住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