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5年,耿彦波刚成为山西灵石县的县长,就公然耍“官威”!非要花5000万修个

1995年,耿彦波刚成为山西灵石县的县长,就公然耍“官威”!非要花5000万修个破院子,当地人闹到了国务院,没想到几年后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5年,山西灵石县迎来了一位新县长。   他的名字叫做耿彦波。   在成为县长之前,他已经在这里当了两年的县委副书记,百姓们对他也比较认可。   然而,当上县长之后的他却受到了百姓们的质疑。   因为他竟然要花费五千万,去修葺那座已经破败不堪的王家大院!   要知道,当时灵石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只有一个亿。   耿彦波这一来就要花掉一半,究竟是真的为了灵石县好,还是想要趁机贪污。   群众们纷纷抗议,还有人说耿彦波简直就是“疯子”。   甚至就连县里其他领导,都非常不理解耿彦波的选择。   但是,耿彦波却铁了心一定要做这件事情。   之所以这么“固执”,是因为他发现了这座王家大院的价值。   刚到灵石县的时候,他就对王家大院进行了考察。   当年王家从一个小作坊起步,一步一步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存在。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随着王家的致富而一步步扩展。   清朝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也加快了对王家大院的扩建进度。   嘉庆16年,王家大院全部建成。   这座耗时数百年才建成的建筑,拥有1118间房屋,123座院落, 占地面积高达4.5万平方米。   但是,随着王家的没落,他们开始变卖家产,王家大院因为缺少维护而逐渐破败。   耿彦波觉得非常可惜。   都说地“地上文物看山西”,而这座王家大院,就代表着一段历史。   他意识到,这将会是巨大的文物资源。   因此,尽管受到了很多质疑,但是耿彦波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1995,王家大院正式开始修复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进行还原,耿彦波亲自监督,组建了专业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经过两年的修缮之后,王家大院已经有了当年的风采。   1997年,王家大院对外开放,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它有了“山西紫荆城”、“华夏民居第一宅”的那个美称。   但是这个时候,它的经济价值还没有显现出来。   2000年,耿彦波任职到期,被调到了榆次区。   群众们纷纷欢呼,庆祝终于送走了一个疯子。   耿彦波心中苦涩,但是他相信自己并没有做错。   2004年,王家大院被评为4A级景区,2006年又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此,王家大院彻底打来了名气。   每年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光是门票收入就超过了过去灵宝县一年的财政收入。   王家大院的爆火,又带动了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灵宝县人民这才意识到, 耿彦波不是“疯子”,而是目光相当长远。   一位资深古建筑学家说:   “在我看来,王家大院是耿彦波最成功的项目,那才叫原汁原味,基本上没动。”   由此可见,耿彦波是真的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耿彦波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知道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每到一个新地方任职的时候,他就会想办法挖掘这座城市背后的文化价值。   2008年,耿彦波来到大同。   之前大同的发展主要依靠煤炭资源。   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以及对环境带来的巨大污染,大同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耿彦波上任之后,提出“一轴双城”设想,修复破损城墙,建设复古建筑群。   与此同时,他还发展新城,实现“新旧双城”的融合。   不过,耿彦波的行为也带来了很多争议。   有人觉得他有眼光,能看到城市的价值。   也有人觉得他大面积拆迁,使得建筑失去了“人味儿”。    尽管身上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耿彦波一心为民的心始终没有改变。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耿彦波隐退之后,改造十多年的大同古城遭遇最严厉官方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