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莫迪还是一位甘地式的人物。莫迪在结婚当天,就对老婆说,他要做一名禁欲者,终身不会碰她。而他的老婆也同意了他的想法。 莫迪这事儿啊,得从他那场诡异的婚姻说起。1968年,18岁的莫迪在父母安排下娶了17岁的贾索达本。按理说新婚之夜该是洞房花烛,可莫迪却对妻子甩出一句:“我要当禁欲者,这辈子不会碰你。”贾索达本懵了,但在印度农村,女人哪有说“不”的权利?她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现实。 其实啊,莫迪这股子“狠劲”早有来头。他8岁就加入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RSS,这组织规矩特别严,要求成员像苦行僧一样禁欲、吃素,甚至连盐都不能碰。在这种环境里泡大的莫迪,早就把个人欲望和家庭责任抛到脑后了。婚后三个月,他干脆离家出走,一头扎进政治漩涡,把妻子扔在老家伺候公婆。贾索达本没学历、没靠山,却愣是咬着牙考了教师资格证,在村里小学教书养活自己。莫迪当上总理后,她每月退休金才1400元,还得给12个保镖做饭,日子过得比普通农妇还惨。 你说莫迪真的是为了信仰禁欲吗?这里面政治算盘打得叮当响。印度教有“苦修换福报”的说法,莫迪把自己包装成“苦行僧”,宣称“孤身一人没理由贪污”,一下就戳中了选民对腐败深恶痛绝的痛点。当年竞选总理时,反对党拿他隐婚的事攻击他,他却反将一军,把禁欲塑造成“为国奉献”的象征,反而赢得了更多支持。这种操作和甘地可不一样——甘地的禁欲是个人修行,甚至有些争议性实验;莫迪却是把宗教义务当工具,踩着妻子的牺牲往上爬。 最让人唏嘘的是贾索达本的态度。她嘴上说“只要莫迪需要,我随时出现”,私下却连他的电话都等不到。莫迪当选总理后,她高兴得半年不吃米饭,可等来的只有保镖和冷漠。她明明可以借着“第一夫人”的身份改善生活,却坚持不沾莫迪的光,每天骑着破自行车去放牛。这种矛盾,把印度女性在传统枷锁下的隐忍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底,莫迪的禁欲不是什么高尚选择,而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和现实政治碰撞的产物。他用“苦行僧”人设收割选票,却让一个女人用一辈子的孤独买单。这种把个人幸福献祭给权力的戏码,在印度种姓制度和男权社会的土壤里,恐怕还会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