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俄军明知自己已全面落后,也不愿采购中方武器装备,俄罗斯专家一句话终于说出实情:各方恍然大悟!
俄罗斯为啥不愿买中国武器呢?最近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算是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他说,俄罗斯军工行业骨子里还带着苏联时代的傲气,总觉得中国武器是“抄袭”苏联技术的产物。
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俄罗斯精英的心态。
你想啊,在咱们中国军工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俄罗斯可是咱们的老大哥,那时候咱们没少从俄罗斯买武器,像早期的苏-27战斗机、现代级驱逐舰,都是俄罗斯的装备。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军工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在很多领域都超过了俄罗斯,尤其是在无人机、信息化装备这些方面,中国的技术已经走在了前面。
按理说,俄罗斯应该放下架子,向中国学习才对,可他们就是拉不下这个脸。
卡申在采访里忍不住吐槽,俄罗斯军工企业就像“高傲的老学究”,明明前线士兵急需无人机,他们还在纠结技术专利是不是“纯正俄血统”,结果只能用民用部件凑合,导致导弹性能不稳定,数量也跟不上。
除了自尊心作祟,俄罗斯和中国在军工领域的信任度也不高,双方在技术交流上太少,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和信任,就好比两个不太熟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就达成大笔买卖呢。
而且,在俄罗斯方面看来,中俄两国军工更像是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他们担心一旦大规模引进中国武器,会被美国和北约视为“战略投降”,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俄罗斯军工体系背后有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企业长期依赖国家订单,一旦大量采购中国武器,国内生产线就会闲置,进而影响就业和政治稳定。
就拿俄罗斯新一代A-100预警机来说,因为发动机技术不过关,研发进度一拖再拖,但就是不愿意采用中国的WS-20发动机。这种“进口替代”政策,虽然初衷是为了减少对外依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俄罗斯获取更先进的技术。
另外,中俄两国在作战理念和技术标准上存在很大差距,俄罗斯的武器系统强调大威力、高可靠性,但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相对落后,而中国的武器更注重体系化作战和信息化能力。
这就导致俄罗斯如果采购中国武器,可能需要对现有的指挥系统、后勤保障进行大规模调整,成本很高。
其实,俄罗斯也不是完全不想和中国合作,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暴露了很多军工体系的问题,比如缺乏廉价低成本的精确打击弹药,只能用昂贵的远程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去打战术目标,成本高得离谱。
他们也知道中国在这些方面有优势,但就是迈不过心里那道坎,卡申说,俄罗斯需要的不是武器,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在现代战争中固步自封只会让差距越拉越大,而放下架子合作或许才是破局之道。
总的来说,俄罗斯不采购中国武器,既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政治、经济考量,不过,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们是否会改变态度,未来还真不好说。
毕竟,在战场上,胜利才是最重要的,面子有时候就得往后放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