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5岁的原北大校长蒋梦麟对年过半百的徐贤乐一见钟情。宋美龄让陈诚去传话:结婚的话,你会毁在她手里的。 这句警告,像一盆冷水,却没能浇灭蒋梦麟晚年那团突如其来的爱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宋美龄的眼光,看透了徐贤乐过往的风评与蒋梦麟此刻的盲目。 徐贤乐在当时的社交圈里,名声可不算太好。她早年与“军学泰斗”杨杰那段不到一年的婚姻,就因金钱纠葛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以离婚收场,给她贴上了“拜金”、“难缠”的标签。 大家伙儿都嘀咕,这么个女人,图的能是蒋梦麟的学问和人品吗?多半是看上了他的名望和可能剩下的那点养老钱。蒋梦麟的朋友们,尤其是胡适苦口婆心,他们太了解老友的单纯和晚年的孤独,生怕他一头栽进去,落得人财两空,晚节不保。 蒋梦麟是谁?他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是执掌北大多年的教育家,一生清誉,受人敬重。他的情感世界,却似乎总有些缺憾。原配孙玉书,是旧式婚姻的产物,两人虽无大错,却少了灵魂的共鸣。 后来,他娶了亡友高仁山的遗孀陶曾谷,这段婚姻曾引来非议,胡适的太太江冬秀就极力反对,认为有悖人伦,婚礼当天还把胡适锁在家里,胡适不得不跳窗赴宴。 但无论如何,陶曾谷的陪伴,给了蒋梦麟数十年的安稳。直到1958年陶曾谷病逝,蒋梦麟的世界一下子空了,那份孤寂,是外人难以体会的。 就在这个时候,徐贤乐出现了。1960年,在一次普通的聚会上,徐贤乐的谈吐风情,像一道光,照亮了蒋梦麟枯寂的内心。他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那种久违的心动,让他不顾一切。 朋友们的劝说,在他听来都像是不理解。他甚至向徐贤乐保证自己身子骨硬朗,这话听着,既有老年人再觅真爱的天真,也透着一股子对抗全世界的执拗。 婚礼还是办了。可蜜月期短得可怜。新婚之夜,徐贤乐就开始盘算起蒋梦麟在阳明山那套属于“农复会”的专家宿舍,想把它改成私人法式庄园,办沙龙,显排场。 蒋梦麟是搞学问的,一辈子循规蹈矩,自然不能同意这种公私不分的做法。徐贤乐当场就发了脾气,摔了粉盒,指责他不体贴,不懂生活情趣。 这样的口角,成了家常便饭。蒋梦麟原以为找到了灵魂伴侣,却发现对方在意的,似乎只是他的身份和可能带来的物质享受。 真正让他心寒的,是1962年底他摔断腿住院后的遭遇。躺在病床上,他最需要的是陪伴和照顾。可徐贤乐却忙着去参加所谓的舞会,这让他如坠冰窟。 后来徐贤乐对他不闻不问,在年前回了娘家后,蒋梦麟的心彻底凉透了。徐贤乐的离去,对蒋梦麟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待他稍稍康复出院,等待他的却是人去楼空、财物尽失的凄凉景象。 他一生积攒的财物,乃至女儿的私房钱,都被徐贤乐席卷一空。更令他错愕的是,徐贤乐早已悄悄将自己的户籍从蒋家迁出,断绝了所有名义上的关联。 这位一生刚直的老人,终于在锥心的背叛面前彻底清醒。他找到了相熟的律师,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控诉着徐贤乐在他病重期间的种种劣行。他后悔当初未能听进朋友们的逆耳忠言,以致落得如此境地。 面对蒋梦麟的决绝,徐贤乐将两人过往的私密书信泄露给媒体,试图通过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法庭之上,双方更是唇枪舌剑,徐贤乐指责蒋梦麟生活用度上对她刻薄,而蒋梦麟则痛陈她在自己病危之际的冷酷与贪婪。 最终,在1964年1月,经法庭调解,两人协议离婚。蒋梦麟付给徐贤乐五十万元,算是了结了这段孽缘。仅仅半年后,心力交瘁的蒋梦麟便病重离世。 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光,上演了一场飞蛾扑火般的悲剧,也印证了宋美龄最初那句令人心惊的预言。这场迟来的“爱情”,终究没能给他带来慰藉,反而加速了他的凋零,留给世人一声叹息。 信息来源:《蒋梦麟外传》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