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明中都鼓楼事件的文保修缮疑云#【瓦片脱落引发的风波:安徽凤阳明中都鼓楼事件的文保修缮疑云】#多方回应凤阳鼓楼瓦片脱落事件#落日余晖为安徽凤阳明中都鼓楼披上一层鎏金,这座建成于洪武八年(1375年)的巍峨楼宇,曾是朱元璋衣锦还乡、昭示“万世根本”的雄心象征。5月19日傍晚,一阵瓦片滑落的轰然巨响,打破了这座建筑看似平静的表象,也撕开了现实与历史的裂痕。
瓦落激起的尘烟尚未散去,一则消息又引发舆论哗然:2024年3月,鼓楼楼宇的维修项目才刚刚竣工验收。花费数百万元维修的鼓楼,为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瓦片脱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罗德胤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析,“从视频来看,瓦片呈整体性滑落状态,或许是防水膜整体铺设不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凤阳鼓楼楼宇还陷入“违建”质疑,被曝30年前复建时,未通过省文物局审批。对此,当地在接受采访时予以否认。5月21日,有关部门又向南都记者表示,“至于1995年复建一事是否合规,仍在核实调查中。”且鼓楼基座是否在明中都遗址保护范围内,当地说法亦前后不一。
当楼宇的瓦片飞落在六百余年的台基上,人们不禁追问:这究竟是在修复历史,还是在制造新的遗憾?对此,有专家呼吁,复原应尽可能采用传统工艺和材质,“这项传统工艺并未失传,且传统木结构自重轻,对文物基座更友好;混凝土结构自重大,需深挖基础,可能对基座造成不可逆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