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管制失效了,美国能直接买到稀土了?5月16日,澳大利亚稀土公司宣布,成为除中国外唯一能生产重稀土元素产品的厂商。 最近澳大利亚一家稀土公司宣布,他们成了除中国外唯一能生产重稀土元素的厂商,外媒立刻嚷嚷着“中国垄断被打破”。这事儿乍一听挺唬人,但您别急着下结论,咱得掰开揉碎了看。 先说这澳大利亚公司,他们确实在马来西亚炼出了氧化镝,还打算去美国建厂。可您知道吗?中国一年能分离1万到1.5万吨重稀土,他们规划的年产量才1500吨,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而且他们的氧化镝卖10到15美元一公斤,中国只要4到7美元,价格翻了一倍多。就这成本,就算欧美咬牙买了,也没法大规模用。更关键的是,稀土有17种元素,美国依赖中国的就有17种,澳大利亚就算把氧化镝和铽都搞定,也才解决两种,剩下的缺口咋补?总不能让F-35战斗机缺胳膊少腿吧? 再看美国自己,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储量不小,可一年就挖4.3万吨稀土,还得全拉到中国提纯。为啥?因为美国没技术啊!重稀土提纯需要复杂的化工工艺和专利技术,这些全攥在中国手里。美国不是没想过自己搞,2020年就投了4亿多美元建精炼厂,结果只能炼轻质稀土,重稀土压根没戏。更绝的是,美国80%的稀土都是中轻质的,重稀土几乎全靠进口。您说,他们就算有矿,没技术又有啥用?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不是在煤渣里发现稀土了吗?还开发了新技术,成本低污染少。这事儿是真的,但您想啊,建厂得时间吧?产业链得配套吧?就算美国现在开足马力,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成不了气候。而且就算炼出来了,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因为全球99%的稀土深加工能力都在中国。这就好比您买了一堆零件,却发现组装说明书在别人手里,您说急不急? 其实,中国稀土的优势根本不是靠垄断,而是市场自己选的。中国有全球60%的稀土开采量和85%的加工产能,从采矿到分离再到应用,全产业链成本低、效率高。澳大利亚、美国这些国家不是不想竞争,可他们环保要求高、人工贵,就算硬着头皮上,成本也扛不住。就拿澳大利亚来说,他们的稀土矿开采出来,还得乖乖送到中国冶炼,因为自己没那技术。这不是垄断,这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那澳大利亚这家公司的出现,是不是说明中国稀土管制失效了?根本不是。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卡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咽喉”。就算澳大利亚能炼点氧化镝,可开采稀土需要的化工原料、磁材专利技术,还是得找中国买。中国要是卡紧这些关键环节,澳大利亚的生产线立马就得停工。更不用说,中国最近还在稀土电驱开采技术上取得突破,采收率高达95%,成本大幅降低,就算土耳其这种有大矿的国家,也得求着中国合作。 说到底,稀土博弈的核心不在资源,而在技术和产业链。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从稀土开采到深加工,建立了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的体系。美国和澳大利亚就算砸钱,也得从零开始,时间成本和经济代价都太大。中国要做的,不是盯着眼前那点出口量,而是继续往产业链上游走,把稀土变成高附加值的磁材、催化剂,甚至在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新赛道上开疆拓土。到那时,就算别人能挖点稀土,也只能赚点辛苦钱,真正的利润大头,还得攥在中国手里。 所以啊,澳大利亚这家公司的事儿,顶多算是全球稀土市场多了个小玩家,根本动摇不了中国的地位。中国稀土管制不是失效了,而是让世界看清了一个事实:在稀土这个赛道上,中国不仅有资源,更有技术、有产业链,还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只要咱们把技术攥得死死的,把产业做得高高的,不管别人怎么折腾,这盘棋的主动权,永远在咱们手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