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赖在台北发表了其上任一周年的讲话,把讲话稿全文通读下来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中国大陆在他的文稿中消失了。 5月20日,赖清德发表上任一周年讲话,其讲话稿中一个细节引发关注:全文未提及“中国大陆”。 此前频繁强调“防务自主”的他,此次大谈经济与挑战,却刻意回避两岸关系这一核心议题,抛出“立足台湾、布局全球、加强美国”的路线,将大陆排除在外。 这种反常举动背后疑点重重。有分析指出,其初稿可能因涉强硬内容被美方要求修改,赖清德选择“去大陆化”删改,看似“避重就轻”,实则暴露立场摇摆。 而岛内严峻的民调数据,更揭示其转变的真实压力:施政满意度一年内暴跌近十个百分点,两岸议题支持率创历任最低。 周年讲话前后,数万民众上街抗议,在野党发起“退货”联署,前任政要警告其勿将台湾推向危险境地,足见民众对其两岸政策的强烈不满。 面对压力,赖清德讲话中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与大陆交流”等表述,但在记者会涉及两岸关系时,仍避谈敏感主张,强调“对等交流”。 此类表态被视为迫于内外压力的权宜之计——美方希望局势降温,岛内民意渴求稳定,但其真实意图存疑。 同日,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开展大规模联合演练,释放明确威慑信号。而赖当局选择在具殖民色彩的台北宾馆纪念“二战欧洲胜利日”,更遭大陆痛批“背叛民族”。大陆的强硬反制,凸显对其“表面和平”的不信任。 赖清德试图以话术调整缓解危机,却无法掩盖两岸实力差距与岛内求和平的民意。在多方压力下,其“和平”承诺的诚意与台海局势走向,仍需以实际行动验证,而非文字游戏所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