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越国大夫逢同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在越王勾践的复国大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向越王勾践献上的“远交近攻”之计,不仅体现了其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军事策略,更在越国被吴国打败后的复国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逢同作为越国的重要谋士,其“远交近攻”的策略是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在越国被吴国打败后,逢同深知,要战胜强大的吴国,必须采取一种更为隐蔽和巧妙的策略。他向越王勾践提出:“鸷鸟之击必匿其形”,这句话寓意着在时机未成熟之前,要保持低调,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逢同进一步解释道,越国当前的力量尚不足以与吴国正面抗衡,而应该巧妙地利用国际关系,通过外交手段来分化吴国的盟友,削弱吴国的实力。他建议越王勾践在吴国加兵齐晋、结怨楚越而自矜之时,积极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同时附和晋国,表面上对吴国示好,以麻痹吴国。
这一策略的实施,首先体现在越国对齐国的态度上。越国主动与齐国修好,不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还在政治上形成了对吴国的牵制。齐国作为当时的强国,其立场对吴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吴国在对外扩张时不得不顾忌齐国的态度。
与此同时,越国还积极亲近楚国,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日益紧密。楚国作为南方大国,其军事力量不容小觑。楚国与越国的联手,对吴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使得吴国在南方战线上疲于应付。
此外,越国还采取了附和晋国的策略,利用晋国与吴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分化吴国的盟友。晋国作为北方大国,其政治和军事影响力都非常大。越国通过与晋国的合作,使得吴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被动。
逢同的策略不仅体现在外交手段上,还体现在对内的治理上。他建议越王勾践在吴国全盛时期,要加强国内的治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在勾践的领导下,越国人民奋发图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军事力量也逐渐增强。
经过七年的精心准备,越国终于迎来了伐吴的良机。此时,吴国已与齐、楚、晋三国为敌,国力消耗严重,内部矛盾激化。越国抓住这一时机,果断出兵伐吴,最终一举击败吴国,成功复国。
逢同的“远交近攻”之计,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的军事和外交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鸷鸟之击必匿其形”的智慧,更是成为后世军事家和政治家所推崇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