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湖南省委副书记家中遭遇偷窃,原本想着干完这票便金盆洗手,未曾想小偷翻箱倒柜只找到了4000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在警方调查下,一个令所有人都不相信的事情展露在大家眼前。
九十年代末,湖南省委副书记家进了小偷,本想捞一笔,结果只翻出四千块和两条烟。这事儿听着就蹊跷,一个副书记,家里咋这么“寒酸”?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
话说1990年代末,长沙省委宿舍进了贼。小偷看中郑培民家没装防盗门,以为能发笔横财。谁知翻箱倒柜,只找到四千块现金和两条普通香烟。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四千块还是郑培民女儿借的公款。第二天,郑培民报警,态度平静,好像丢的不是自己家的东西。
芙蓉区公安局的民警赶到郑培民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屋里陈设简陋,几把旧木椅子,一幅普通山水画,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用了很久,完全不像一个高官的家。小偷落网后交代,以为能偷到很多钱,结果啥也没捞着。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在议论,这副书记也太“穷”了吧?
郑培民,1943年出生在吉林,父母都是工人,家境普通。他从小学习就好,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还当过学生会主席。毕业后,他在部队锻炼了两年,1970年来到湖南湘潭电机厂,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后来还去清华大学进修。
1983年,郑培民当上湘潭市委副书记,之后又调到湘西当书记。为了帮农民脱贫,他跑遍了218个乡镇,推广玉米种植技术。1992年,他升任湖南省副省长,主管教育和农业,做了不少实事。1995年,他当上省委副书记,负责宣传工作,把广播电视搞得有声有色。
郑培民的生活非常简朴,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家具都是旧的。他的妻子在新华书店工作,儿子也在商务部工作,一家人都很低调。他喜欢集邮,但不追求奢华。别人送礼,他一概不收。出差坐火车,他都是自己掏钱买硬座票。1998年常德抗洪,他亲自到一线指挥,鞋子泡烂了也不吭声。
被盗事件发生后,郑培民的清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小偷偷走的四千块是公款,他自己没什么存款。那两条烟也不是什么名牌,就是普通人抽的那种。警察问他损失多少,他淡淡地说“就这些”,没有半句抱怨。
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在感慨,现在还有这样的官员?郑培民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依然尽心尽力为老百姓服务。2002年,他在去北京开会途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59岁。消息传回湖南,无数群众自发为他送行。
郑培民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还入选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湘西还建立了郑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写成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小偷入室盗窃,本想捞一笔,结果却意外地揭露了郑培民的清廉。那四千块钱和两条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一个省委副书记,生活如此简朴,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境界?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郑培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