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国羽传奇傅海峰,从陪练打到奥运冠军,世界上唯一一位4次参加奥运会的羽毛球运动员,

国羽传奇傅海峰,从陪练打到奥运冠军,世界上唯一一位4次参加奥运会的羽毛球运动员,娶高材生为妻,退役后的选择让人意想不到。 1983年8月23日,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的潮汕大南山华侨农场里,一个男孩出生了。他的爷爷和父亲傅铭英都是印尼归国华侨,被政府安排在这个偏远的农场工作。 从6岁开始,小傅海峰就跟着父亲学球。那时候的训练条件简陋得可怜,但父亲的要求却严得吓人。每天凌晨4点半,外面还黑咕隆咚的,父亲就会来叫傅海峰起床。 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方式,在傅海峰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多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还说,因为父亲过于严厉,至今还有心理阴影。但正是这种严格要求,让傅海峰的球技突飞猛进。1994年,年仅11岁的他参加揭阳市运动会,一举拿下羽毛球男子单打、双打两项冠军,初露锋芒。 然而,从华侨农场走向更大舞台的路并不平坦。1998年,傅海峰进入广东省羽毛球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可是在省队里,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身体素质虽然出众,后场连续扣杀能力十足,但技术不够全面,网前小球和后场防守都是弱项。 到了2000年,20岁出头的傅海峰彻底迷茫了。看不到前途的他萌生了退役的念头,甚至联系了广州一所私立学校,对方愿意接纳他当体育老师,工资还比在省队高。 2001年,傅海峰向队里递交了退役申请,但教练不放他走,开始让他在队里当陪练。从主力队员沦为陪练,这种落差让傅海峰备受打击。他成了广东省羽毛球队谢杏芳、杨维、张洁雯等女队员的陪练,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喂球、封网这些基础动作。 就在傅海峰感到前所未有迷茫的时候,2001年命运的转机终于出现了。由于一些老队员退役,队里要备战2002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教练决定将傅海峰从陪练提升为主力队员。鉴于国内男单高手如云,教练让他放弃单打,专攻男双。 2002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上,傅海峰与朱利华搭档,不仅帮助广东队夺得团体冠军,两人还收获了男双银牌。这个成绩引起了国羽队名帅汤仙虎的注意,他看中了傅海峰的巨大潜力,将其调入国羽队在福州的集训基地。 2005年。就在傅海峰与蔡赟这对"风云组合"在羽坛初露锋芒,打破中国男双14年无缘全英赛冠军魔咒的那一年,傅海峰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写信的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的一位女研究生,辽宁人,1980年出生,比傅海峰大3岁,身高1.70米。 这个女孩的父亲早年去世,她在电视里偶然看到傅海峰比赛时,觉得他跟自己父亲长得很像,顿时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本来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她,竟然给傅海峰写了一封信,说想认识他。傅海峰觉得这位人大金融系的高材生很特别,也想结识这位才女,立即回了信。 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女孩聪明伶俐,知识面广,跟从小练球、思想相对简单的傅海峰聊大学生活,聊财经金融。傅海峰很羡慕女孩丰富的校园经历,而女孩也很欣赏傅海峰的坚韧品格。2006年2月,女孩冒着北京的寒风来到国家体育总局天坛公寓门口。 初次见面,两人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由于运动员管理严格,傅海峰不能经常出去,只能在晚上训练结束后给女孩打电话。2006年7月,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2007年,24岁的傅海峰与27岁的女友结婚。考虑到女友年龄偏大,怕她有顾虑,傅海峰主动提出领证。同年11月,妻子在北京给傅海峰生下一个儿子,傅海峰成了国羽队里最年轻的父亲。做了妈妈后,妻子从金融单位辞职,专心在家照顾孩子,让傅海峰安心打球。 有了家庭的傅海峰,训练更加刻苦。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门票一票难求,连运动员家属都拿不到票。妻子想去现场为傅海峰加油,凌晨两点就起来抱着儿子去排队买票。大早上顶着星星去排队的画面让人心疼,但她说:"能看到他比赛,再辛苦也值得!" 就在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傅海峰3个多月没回家。妻子带着儿子来国家体育总局看他,但队里有规定,傅海峰不能出去,警卫也不让妻子和儿子进来。于是一家三口就隔着铁栅栏相见,傅海峰把手从栅栏里伸出来,摸摸儿子的小脸,拍拍妻子的手背,眼眶红了。妻子安慰他:"你安心备战,不要担心家里,我会将儿子照顾好。" 可惜天不遂人愿,2008年北京奥运会决赛中,傅海峰与蔡赟因压力过大,苦战3局后以1比2负于印尼选手,只拿到银牌。比赛结束后傅海峰心情低落,觉得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但妻子却像个开心果一样,不但没有责怪,反而乐观地鼓励他:"伦敦奥运会的金牌一定是你的!" 2010年夏天,傅海峰与妻子的小儿子降生了。此时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的开支加上房贷,全部压在傅海峰身上。妻子从不让家庭琐事烦他,儿子发烧生病,即便傅海峰在家休息,妻子也不惊动他,与母亲半夜带儿子去医院。 终于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傅海峰与蔡赟以2比0战胜丹麦选手,夺得男双冠军。夺金那一刻,傅海峰拨通妻子的手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你辛苦了,我这枚金牌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妻子回答:"你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我和儿子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