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63 年我国和巴基斯坦签订界约,锡亚琴山脉15 座山峰为两国共有。但是198

1963 年我国和巴基斯坦签订界约,锡亚琴山脉15 座山峰为两国共有。但是1983 年印度侵占锡亚琴冰川,控制主要山口和三分之二地盘,印巴在世界最高战场对峙数十年之久。我国也实控着冰川一部分,主要位于新疆境内。 1963年3月2日,我国和巴基斯坦在北京签了一份边界协议,把新疆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边界线敲定了。这份协议不简单,直接把锡亚琴山脉的15座山峰划成中巴共有。那时候正值60年代初,中印边界刚打过一仗,关系闹得挺僵,而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也一直不对付。中巴一拍即合,打算通过这份协议稳住边境,顺便牵制一下印度。 这份界约签完后,中巴关系更铁了,边界问题也算有了个交代。可印度不乐意了,跳出来说这协议侵犯了它在克什米尔的主权。不过当时印度也没啥实际行动,事情就先搁那儿了。 锡亚琴冰川可不是一般的冰川。它长76公里,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横跨喀喇昆仑和萨尔托罗山脉,海拔5400米往上,冬天冷到零下50度,夏天也暖不了多少。这样一个地方,为什么各国都盯着? 位置太关键,北边连着喀喇昆仑,南边挨着印度拉达克,东边靠着我国新疆,简直是中印巴的“十字路口”。 水源命脉,冰川是努布拉河和什约克河的源头,这两条河最后汇进印度河,养活南亚好几亿人。 军事价值,站上冰川高地,能俯瞰周围的通道,谁控制这里谁就占了大便宜。 所以说,锡亚琴冰川既是大自然的宝贝,也是地缘政治的烫手山芋。 到了1983年,事情起了大变化。印度眼看着巴基斯坦在冰川附近活动多了起来,觉得不能再等,干脆先下手为强。1984年4月13日,印度搞了个“美格朵行动”,用直升机把部队空投到锡亚拉和比拉峰这些要害点,直接占了冰川三分之二的地盘,还卡住了主要山口。 巴基斯坦没料到印度这么狠,反击是组织了,可已经晚了半拍,抢不回主动权。印度为啥这么干?有几个算盘:防巴基斯坦,怕巴基斯坦从冰川威胁拉达克。抢水源,控制冰川就等于捏住了水资源的命脉。国内政治,拿下冰川能证明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这场行动一打响,锡亚琴冰川就彻底变了样,成了印巴对峙的前线。 从1984年开始,印巴在锡亚琴冰川上就没消停过。两边修了几百个据点,天天拿迫击炮和机枪互怼。但说实话,这里的仗打得苦,主要不是拼火力,而是拼生存。零下50度的天,雪崩随时可能埋人,冻伤和高原病比子弹还吓人。据说从1984年到2003年,双方死了好几千人,大部分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自然环境折腾死的。 印度占着高地,巴基斯坦守着西边的低地,谁也退不了。国际社会劝过好多次,想让双方消停,可都没啥用。两国都觉得,退一步就等于输了全局。 再说说我国的地盘。锡亚琴冰川东北边的沙克思干谷,从1963年界约签完就归了我们。这地方跟冰川主战场不挨着,但位置也不差,算是冰川的北大门。我国在这儿扎下了根,修了路,设了岗,把边境管得挺严实。 2003年,印巴在国际压力下签了个停火协议,枪声是停了,但部队没撤,冰川还是个火药桶。加上这些年军事活动把环境搞得一团糟,垃圾堆满地,冰川还越化越快,环保组织急得直跳脚,喊着要把这儿“非军事化”。可印巴谁也不敢先松手,怕对方占便宜。 国际社会也盯着这块地,毕竟水源、边境、气候问题都掺和一块儿了。我国呢,继续守好沙克思干谷,顺便盯着中印边境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