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元帅逝世后,原定的追悼会规格是“低于谢富治,略高于彭绍辉”,可在追悼会当天,却突然提高了规格,毛主席更是头发蓬乱,穿着一件睡衣就出席了。周总理看到后,嗔道:“你为什么来这么早?” 陈毅这人,生在1901年四川乐至,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5岁念私塾,9岁上小学,后来还跑去法国勤工俭学。在那儿,他接触到革命思想,1923年正式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他一头扎进革命,内战、抗日、解放战争,哪场硬仗少得了他。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支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他带着队伍打过黄桥、孟良崮、淮海这些大仗,战功摆在那儿,谁都服气。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没闲着。先当上海首任市长,接手个烂摊子,把经济搞活,城市稳住。后来又干上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起兼外交部长,跟老外打交道时脑子活、嘴巴硬,把中国地位抬高了不少。1955年,他被封为十大元帅之一,拿了一级八一勋章,名副其实。可他不光会打仗,还写诗,诗里全是革命豪气,被人叫“元帅诗人”,接地气得很。 1972年1月6日,陈毅病逝,追悼会定在1月10日八宝山。原计划挺简单,周总理主持,其他大佬不参加,规格比谢富治低点,比彭绍辉高点。结果到了当天,风向变了。毛主席突然说要去,工作人员都懵了。他那会儿身体差,脚肿得厉害,穿着拖鞋,连头发都没梳,披件大衣就上了车。中午一点半出发,比预计早了一小时。 周总理本来在八宝山忙着布置,听到毛主席要来,赶紧调整,把在京的政治局委员都叫上,还请了西哈努克亲王这些国际友人。毛主席一到,周总理有点意外,问他咋来得这么早。毛主席就说睡不着,非要来。追悼会规格一下就上去了,周总理亲自念悼词,气氛庄重得很。这事不简单,毛主席亲自到场,还这副模样,可见陈毅在他心里分量不轻。 追悼会后,陈毅的影响没散。四川乐至建了陈毅纪念馆,2001年开馆,里头放着400多件文物,讲他从青年到元帅的路。上海外滩有个陈毅广场,雕像立在那儿,提醒大家他当市长时的功劳。1981年还拍了电影《陈毅市长》,演他怎么收拾上海的乱局。1989年,中央军委认他为军事家,2001年百年诞辰时,江泽民说他是个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夸他作风正、人缘好。 陈毅的诗也流传下来,读着就能感觉到他的心气。他不是光会喊口号的人,打仗硬气,治理地方踏实,对人真诚。毛主席那天的举动,估计也是念着几十年的老交情。革命年代,他们一块儿出生入死,那种感情不是随便能忘的。陈毅走了,但他的故事还活着,不管是战场上的胆子,还是诗里的情怀,都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