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前总统杜特尔特:中美开战,美国会从菲律宾基地攻击中国的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这是百分百肯定的,菲律宾已经无法脱身。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1945年出生在菲律宾南部,家里有点政治背景,父亲当过省长,母亲是教师。他年轻时就不是省油的灯,性格冲动,经历过不少风波。后来念了政治学和法律,踏进政坛,从达沃市市长干起,一干就是20多年。2016年,他靠着39%的选票当上菲律宾总统,直到2022年卸任。这家伙最出名的就是铁腕治国,尤其是反毒战争,搞得全国鸡飞狗跳,死了好几千人,国际上骂声一片。不过,他也有支持者,觉得他敢干硬仗,治安确实好了不少。 外交上,他上台时想跟美国拉开距离,跟中国靠拢,还真签了不少经济协议。但跟美国的军事合作,他没彻底砍掉,像是脚踩两只船。这背景挺重要,因为他后来的警告,跟这些经历脱不了干系。 2023年,杜特尔特在电视采访里直言不讳,说如果中美打起来,美国肯定会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当跳板,攻击中国的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菲律宾根本躲不开。他这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基于现实。菲律宾跟美国签了《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就定下的盟友关系,后来2014年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又让美国能在菲律宾驻军、放装备。到2023年,菲律宾还新增了四个基地,总共九个,有的就在吕宋岛北部,离台湾不远,有的在巴拉望岛,对着南海,位置太敏感了。 杜特尔特的意思很明白:这些基地不是给菲律宾自己用的,而是给美国准备的。要是真打起来,美国飞机能从这儿起飞,直奔中国目标,中国肯定也不会坐着挨打,反过来炸这些基地,菲律宾就成了战场。这逻辑听起来挺吓人,但想想地理位置和军事布局,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美菲军事关系不是一天两天了。冷战时期,美国就把菲律宾当亚太战略的前哨,基地建了一堆。后来虽然美国撤了些部队,但合作没断过。EDCA协议一签,美国又能名正言顺回来,带着飞机、大炮轮换部署。菲律宾这边呢,有人觉得有美国撑腰,能在南海跟中国硬刚一把,安全感满满。可杜特尔特泼了盆冷水:这安全感可能是假的,弄不好菲律宾就是个炮灰。 中国那边看着美国在菲律宾搞基地,肯定不高兴。南海本来就够乱了,中国建岛礁、巡航,摆明要守住地盘。美国呢,把菲律宾当遏制中国的桥头堡,基地越多,赌注越大。杜特尔特警告的核心就是:菲律宾夹中间,左右不是人,打起来第一个遭殃。 这话一出,菲律宾国内炸了锅。有人支持杜特尔特,觉得不能当美国的小弟,卷进大国冲突太危险。街头抗议的标牌都举起来了,喊着要退出军事合作。可也有人反驳,说没美国保护,菲律宾在南海连个靠山都没,更惨。国会里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一边想少靠美国,一边觉得美国是安全网,不能丢。 国际上呢,大家都在看热闹。分析人士说,杜特尔特点出了南海局势的火药味。美国把菲律宾当棋子,中国把这当成威胁,菲律宾自己呢,既想跟中国做生意,又不敢得罪美国。这平衡走得太难了,稍微偏一点,可能就翻车。 2022年卸任后,杜特尔特没闲着,回达沃市继续发声,时不时点评下新政府的政策。他那套反毒战争虽然下了台,但影响还在,支持他的人觉得他够硬,治安靠他撑着。可国际上,他这事没完。2025年,国际刑事法院以反人类罪起诉他,发了逮捕令。结果他从香港飞回马尼拉,刚下飞机就被抓了,直接送去海牙等审判。 这事在菲律宾也吵翻了。支持者说他被政治迫害,人权组织却拍手叫好,说是为反毒战争的受害者讨公道。不管咋样,杜特尔特这人,从上台到下台,再到现在,争议就没停过。他那句“无法脱身”的警告,也因为他自己的遭遇,显得更有分量。 杜特尔特警告后,菲律宾政府没啥大动作,EDCA基地照样扩建,马科斯政府还说这对国家安全有必要。可地方上有些省长不干了,觉得没被问过意见就成了靶子。老百姓也慌,怕真打起来,家门口变战场。现实是,菲律宾跟中国经济上靠得紧,贸易是大头,可军事上又离不开美国这把伞。这两边怎么选,选不好就是个坑。 长远看,中美博弈不会轻易消停。菲律宾这位置,太关键了,想中立都难。杜特尔特的话像个警钟,提醒大家:小国在大国中间混,命不由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