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上又有新动静了。最近在顿巴斯的德鲁日科夫卡方向,俄军“南方”集群部队拿下了罗曼诺夫卡村,现在正一边巩固阵地,一边往北推进。
这地方可不是随便一个小村子,它卡在波克罗夫斯克和康斯坦丁诺夫卡之间的公路边上,乌军原本靠这条路往前线送补给、运伤员,现在俄军一掐断,乌军后方的支援可就难以为继了。俄军这次进攻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
他们没急着正面硬刚乌军防线,而是先绕到侧翼,把周围几个关键据点一个个啃下来。就拿罗曼诺夫卡来说,俄军先是在5月18日控制了村子东边,接着往西推进,把乌军通向扎里亚、伊格纳季耶夫卡这些据点的硬面公路切断了。这就好比给乌军脖子上套了根绳子,越勒越紧。
现在被困在这一片的乌军,只能走坑坑洼洼的土路,车开不快不说,还容易被俄军无人机盯着炸,补给车队三天两头被打散。要说俄军为啥最近进攻节奏变快了,天时地利都占了。五月份乌东大平原草木茂盛,俄军地面部队躲在树丛里推进,乌军无人机在天上往下看,绿油油一片啥也看不清,侦察效果大打折扣。
再加上俄军六大集群轮流上阵,今天在顿巴斯打一炮,明天去扎波罗热晃一圈,乌军1500公里的防线到处吃紧,预备队调来调去,最后都快成“救火队”了。乌军这边也不好过。前线士兵开小差的越来越多,后方征兵又困难,好多部队只能拿刚训练几天的新兵填线。
装备损耗更是厉害,像第47机械化旅这种当年反攻主力,现在坦克装甲车损失过半,只能东拼西凑当“救火队员”。虽说美国批准澳大利亚送了49辆退役的“艾布拉姆斯”坦克,但这些装备运到前线还得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要命的是,俄军在德鲁日科夫卡方向的推进,很可能要对乌军来个“包饺子”。一旦俄军拿下北边的阿列克谢耶沃 - 德鲁日科夫卡,就能和恰索夫亚尔北部的部队形成合围,把康斯坦丁诺夫卡的乌军主力困在中间。
这招要是成了,可就是俄乌开战以来俄军第一次大规模包围乌军重兵集团,对乌军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现在乌军面临两难选择:要是死守现有的阵地,补给跟不上,早晚得被俄军耗死;要是往后撤,又得放弃大片地盘,泽连斯基政府面子上也过不去。
而俄军这边,仗打得越来越顺手,不仅战术灵活,后勤补给也跟得上,再加上无人机和电子战的优势,前线推进速度肉眼可见地加快。5月14日一天就拿下89平方公里,到了18日更是扩大到126平方公里,这种势头要是持续下去,乌军防线很可能出现连锁崩溃。
不过,战争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乌军虽然被动,但也没闲着。他们在谢韦尔斯克方向调来北约雇佣兵当督战队,逼着前线士兵死战;在捷尔任斯克发动反攻,试图牵制俄军兵力。可这些动作就像往火堆里扔小树枝,掀不起多大浪。
真正能改变战局的,还得看西方军援的力度和乌军自身的动员能力。但从目前情况看,乌军的好日子怕是不多了。总的来说,德鲁日科夫卡方向的变化,就像一块试金石,把俄乌双方的家底都亮了出来。俄军凭借战略调整和战术优势,正在一步步掌握战场主动权;
乌军则因为兵力、装备和后勤的多重困境,防线摇摇欲坠。这场冲突接下来怎么发展,罗曼诺夫卡的得失或许会成为关键转折点。但不管怎么说,受苦的还是那些被卷入战火的普通人,真希望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能早点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