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美国一个老妇人声色俱厉质问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驻美大使李肇星。闻言,李大使没有愤怒,只是讲了一个小故事,老妇人听后无地自容,为自己鲁莽行为感到懊悔! 1999年5月7日,一个夜晚被炸弹撕裂。美国武装部队的导弹无情地击中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记者遇难,二十多名使馆人员受伤。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全中国人民陷入了悲愤之中。 当时的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面对这场巨大的外交危机,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他既要向美方表达中国人民的愤怒与抗议,又要维护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避免使两国关系再次跌入低谷。 就在大使馆被炸不久,美国广播公司请李肇星接受专访。美国著名记者山姆·唐纳德——一位同样有"铁嘴"之称的媒体人,抛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李大使,您能保证在中国城市中的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吗?" 面对这个颠倒黑白的提问,李肇星没有掩饰自己的愤怒,直视着山姆的眼睛,反问道:"为什么对在南斯拉夫受伤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闭口不谈?为什么不问在贝尔格莱德杀害中国人的行为?"不等美国记者反应过来,李肇星又以坚定的态度质问:"精准到多角度的轰炸,却用一句'失误'就能搪塞过去,这该怎么解释?" 李肇星的一番犀利反击,让美国记者哑口无言。这便是"铁嘴钢牙"李肇星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这位外交战士的身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李肇星出身于一个普通农家,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却从未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求。1982年,外交部有史以来召开的第一场发布会上,李肇星以翻译的身份正式亮相,这是他外交生涯的起点。 在随后的1985年至1990年间,他担任部长助理兼外交部发言人。每次发布会上,面对西方记者提出的刁钻问题,李肇星总能予以雷霆般的回击,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风骨与智慧。 李肇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出版过《青春中国》、《从未名到未名》等诗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外交事业的坚守。 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与文学大家钱钟书有着深厚的交情,二人常常通过书信交流思想。只是让李肇星感到遗憾的是,直到钱钟书去世,他都未能如愿拜访这位大师。 2001年,中美关系再次遭遇波折。中国向美国购买的飞机被发现安装了窃听器。当一位美国教授就此事询问李肇星的看法时,他平静地回答:"中国花钱买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但是没花钱的,也不想要'赠品'。"这个既维护国家尊严又不失幽默的回应,让那位美国教授直呼:"这个回答可以进教科书了!" 1998年春,俄亥俄州大学的演讲厅座无虚席。作为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受邀在这里进行一场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讲。台下坐满了美国学生、教授和各界人士,他们渴望了解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 李肇星以流利的英语开始了他的演讲,讲述着中国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演讲进行到一半,突然,一位满头白发的美国老妇人站了起来,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满,高声打断了李肇星的演讲:"先生,请告诉我,你们中国为什么要'侵略'西藏?"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整个演讲厅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台上的李肇星身上,等待他的回应。面对这样一个带有明显偏见的问题,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气愤。 然而,李肇星的脸上却没有显露出丝毫的怒意。他轻轻放下手中的讲稿,微笑着看向那位老妇人,决定用一种更容易被美国人理解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女士,请允许我问您一个问题,"李肇星平静地说,"您知道得克萨斯州是何时成为美国领土的吗?" 老妇人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她不太确定。 "得克萨斯州是在1848年正式加入美国的,"李肇星解释道,"而西藏在13世纪中叶,也就是700多年前就已经纳入中国版图了。如果一个仅仅在170多年前加入的地区可以被称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那么一个700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中国领土的地区,怎么能被说成是'侵略'呢?" 看到老妇人似乎有些困惑,李肇星决定换一种更直观的比喻。他举起自己的手臂,继续说道:"女士,我想用一个更简单的比喻来解释。您看,这只胳膊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对吗?西藏就像是中国的一只胳膊,它从古至今就是中国身体的一部分。这不是侵略,这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自然状态。" 这个简单而生动的比喻让老妇人恍然大悟。她的脸上露出了尴尬和羞愧的表情,意识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存在着多么严重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