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摆摊转售蜜雪冰城柠檬水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背后盈利与滞销现象如何解读?

关于摆摊转售蜜雪冰城柠檬水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问题,结合法律与实践层面的分析如下:

一、法律层面的判断

商标侵权风险

根据《商标法》,只要销售的柠檬水系合法购得的正品,未改动原包装、商标标识,且未恶意仿制或冒用品牌标识,通常不构成商标侵权。律师普遍认为,购买者享有商品处置权,品牌方无权限制转售行为。但需注意:

商标使用规范:若摊贩使用蜜雪冰城招牌或Logo,需明确标注“转售”字样,避免构成“攀附商誉”或误导消费者认为与品牌有直接关联。

商品状态限制:必须保持饮品密封状态,禁止分装、勾兑等二次加工行为,否则可能违反商标法规定。

经营资质风险

无营业执照、未办理流动商贩备案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贩,可能因违反地方管理规定面临行政处罚。

定价合法性

根据《价格法》,摊贩可自主定价,明码标价且未哄抬物价(如景区溢价至6元/杯)属于市场调节范围,合法合理。

二、盈利模式与滞销现象解读

盈利逻辑

场景适配:成功案例多集中于景区、演唱会等人流密集且商业配套稀缺的区域(如南京梧桐大道),消费者愿为便利性支付溢价。

低成本运作:通过外卖批量采购(单杯成本3.4元)降低进货成本,利用保温箱保存饮品,摊贩利润空间可达50%-70%。

灵活策略:选址强调“显眼但非竞争饱和区”,如人流量适中、无同类摊贩的位置,避免被淹没。

滞销风险

选址失误:偏僻景区或低需求区域(如案例中采购20杯无人问津)易导致滞销,需精准预判人流与消费需求。

时间错配:未考虑天气、活动周期等因素,如夏季高温需求高,阴雨天气则易滞销。

库存管理:依赖外卖即时配送的摊贩需平衡采购量与销量,避免过量进货导致浪费。

三、品牌方态度与社会争议

蜜雪冰城立场

品牌方暂未明确禁止转售,但已启动核查程序,区分“员工私自售卖”或第三方转卖行为,未来可能调整供货政策或开发景区特许经营模式。

公众舆论分化

支持观点:认为加价幅度合理(如景区矿泉水10元/瓶),转售节省消费者时间,属于劳动获利的市场行为。

反对声音:质疑无证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或担忧食品安全责任界定不清。

品牌管理困境

蜜雪冰城需平衡法律风险(限制转售或涉《反垄断法》)与市场稳定性(防止价格体系混乱)。律师建议探索“景区流动摊贩合作模式”,纳入品牌管理框架以规范经营。

四、合规建议与风险提示

经营规范

办理临时食品摊贩备案,遵守地方管理规定;

明确标注商品来源(如“转售蜜雪冰城柠檬水”),避免商标滥用;

确保饮品全程冷藏保存,降低食安风险。

风险提示

若饮品变质,消费者可直接向摊贩索赔,品牌方可能因举证责任连带担责;

长期、批量转售可能被认定为经营行为,需补办营业执照。

总结

摆摊转售蜜雪冰城柠檬水在法律层面不构成商标侵权,但需规避无证经营及商标使用争议。盈利依赖精准的场景选择与需求预判,滞销风险多源于选址失误或库存管理不当。品牌方未来可能通过规范合作模式平衡市场秩序,摊贩应优先确保合规经营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