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元朝的大屠杀,客观上为汉人的再次崛起扫除了障碍。因为元朝在攻伐之路上带来的屠杀,

元朝的大屠杀,客观上为汉人的再次崛起扫除了障碍。因为元朝在攻伐之路上带来的屠杀,导致盘踞辽东300余年的契丹人没了,导致盘踞河西200余年的党项人没了,导致盘踞中原100余年的女真人也没了。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每到说起元朝,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总有一句话:“元人打仗不要命,老百姓遭殃。”

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想:元朝铁骑南征北战,不光带来了山河一统和破败,还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北方几百年来的民族格局。

细究下来,这场历史巨变,恰恰为汉人在元末明初的再次崛起埋下了伏笔。

翻翻史书,不难看到,北宋以后中国北方一直不太太平。

辽国(契丹)、西夏(党项)、金国(女真),这三家曾轮番与汉人政权对抗,有的甚至一度坐在了中原的龙椅上。

辽国凭着铁骑横扫辽东三百年,西夏据着河西要地撑了两百多年,女真更是灭了北宋,盘踞中原一百多年。

谁也想不到,这些老牌强敌,在蒙古铁骑来临后,竟然都“消失”了。

元朝灭金时,契丹人本已逐渐融入金国社会,但蒙古军大肆屠杀,契丹贵族、普通百姓不是死于战乱,就是被掳去为奴。

契丹旧部虽有人流落东北、内蒙古一带,但自此断了根。

党项人更惨,西夏被灭时,蒙古军对城中居民几乎赶尽杀绝,党项族被流放、驱赶,或并入汉、藏等周边民族,很快在历史上没了声音。

女真人呢?金朝灭亡后,女真人多被俘、屠杀、迁徙,东北的“女真故地”成了空白,残余的要么迁回原始森林,要么被中原吸收。

有时候看明初的人口调查,不禁唏嘘。原本北方一带分布着契丹、党项、女真,这些名字后来在地契、家谱、坟地上几乎全无,

老百姓再提起也只是“听老人说过”。正是元朝的“铁血清场”,才让汉人有了重新扎根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蒙古军只屠杀“外族”,其实元朝建立初期,对汉人同样毫不手软,尤其北方。开元元年的人口册里,北地人口锐减,一些地方十室九空。

直到元末,北方还时常能见到荒废的村庄、没人耕种的土地。

蒙古政权严厉地分四等人,汉人、南人都在底层。元朝前几十年,北方汉人元气大伤,社会秩序混乱,人口难以恢复。

南方却不一样。元军攻下江南,虽然也有杀戮,但南方天高路远、江河密布,加上南宋遗民多半避难山林、江湖,实际受到的破坏远远小于北方。

再加上江南水稻、手工业、商业发达,人口基数大,文化和地方势力保存得好,元朝在南方的统治也更依赖本地士绅、老百姓。

到了元末,江南反而成了经济、文化的重心,成了后来汉人起家的基础。

如果契丹、党项、女真还在,南方汉人想“北伐中原”,至少得横扫三家。正是元朝一锅端,才让朱元璋等人有了“扫北”的机会。

到元朝后期,国家财政混乱、天灾连连、赋税沉重,朝廷腐败、贵族争权,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亲人死于饥荒、瘟疫,后来做过和尚、乞丐,见惯人间疾苦。

等到红巾军起义,江南遍地烽烟,朱元璋投奔义军,靠着聪明和果断,逐渐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北伐时,真正能与他争天下的强敌已经所剩无几。契丹已亡,党项已灭,女真残存一隅,

蒙古人本身也因屠杀过重、草原气候变化等原因逐渐走向衰弱。明军北伐元大都时,元顺帝带着残部仓皇北遁,北地大片空地等着新政权填补。

这段历史,有老人说得很明白:“当年元军砍得狠,反倒便宜了后来汉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汉人崛起只是“捡漏”。

朱元璋平定中原,分田给贫民,恢复农业,重开科举,整顿赋税,大力打击豪强、贪官。

他把百姓、士人、退役兵丁都团结起来,把一个遍地疮痍的中国拉回到正轨上。

北方失去的强敌,成了明初移民填土的沃壤。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明朝积极移民、恢复村落,

很多现在的北方家族根在南方。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因此再次发生大洗牌,汉人力量以全新的姿态回归。

如今想来,元朝在战争与杀戮中为汉人的崛起“扫清障碍”,确实是历史一大悖论。辽金西夏的老对手一夜之间消散,北地成了新生政权的舞台。

朱元璋、徐达、常遇春这些出身寒微的将帅,正是在一片空场中扶起了明王朝。

可历史哪有真正的“白捡”?元朝的屠杀留下的不只是空间,还有创伤。明初的重建之难、民间的流离与思变,多少都是血的代价换来的。

等到后人站在明清边疆、田野,看着地里新绿、村头老碑,也许会问:这一片土地,曾经属于谁?又是谁,为后来的安稳流了太多血?

就像那句话:“世事无常,兴衰自有时。”元朝的大屠杀带走了北方的老对手,也给了汉人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可在这历史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家园与希望,一切都沉在了时间深处,只剩下后人去慢慢体会。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3
用户10xxx73 1
2025-05-23 00:22
纯属放屁制造民族隔阂!诋毁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