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宰相写了“青鹅”二字,惨被武则天砍头,众大臣疑惑不解,武则天却冷冷说道:“你们把这两个字拆开再看看。” 裴家祖上世代为官,等到了裴炎这一代更是将读书入仕视为毕生追求。他常常挑灯夜读到东方既白,油灯熏得眼睛发红也不肯歇息。终于,凭着满腹经纶,裴炎从科举考场一路走进金銮殿,成了走进帝王的肱骨之臣。 可谁能想到,朝堂风云变幻比翻书还快。武则天一步步紧握大权,李唐江山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裴炎望着龙椅上那位临朝称制的女人,心里翻涌着对李唐皇室的忠义。他暗中联络旧臣,想找机会匡扶李氏正统,那“青鹅”二字,就是他与他人联络时写下的密信。 当“青鹅”二字摆在朝堂上,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猜不透这两个字到底藏着啥要命的玄机。武则天却冷笑一声,手指重重戳在纸上:“‘青’字拆开,是‘十二月’;‘鹅’字的繁体‘鵝’拆开,是‘我自与’!裴炎这是约好了,要在十二月举事,与反贼里应外合!”这话一出,满朝哗然,大臣们再看向那两个字,越琢磨越觉得后脖颈发凉。 裴炎被押进大牢时,白发凌乱,却仍梗着脖子不肯低头。狱卒送来馊饭,他盯着墙上晃动的油灯影子,想起年轻时在书房苦读的日子。那时的他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和才华,就能在朝堂上匡扶正义,可如今才明白,在权力的漩涡里,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两个字,都能成为致命的利器。 刑场上,裴炎望着阴沉沉的天空。刽子手的大刀寒光一闪,他最后的念头,不知是对未竟之志的遗憾,还是对自己大意失算的懊悔。而武则天这边,处置了裴炎,杀鸡儆猴的目的也达到了。剩下的大臣们,再不敢轻易挑战她的权威。 这场“青鹅”风波,表面上看是文字狱,实则是权力斗争的缩影。武则天借这两个字,除掉了政敌,也震慑了朝堂。而裴炎,空有报国之志,却低估了对手的狠辣,成了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历史的书页轻轻翻过,“青鹅”二字背后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后人的议论里,让人不禁感慨,在封建王朝的权力场上,一字一句都可能暗藏杀机,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