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温州园博园各项目标段正在火热施工中,其中项目一标段重点建设园博园主场馆——山水中国馆、园博园北园主入口等重要工程。眼下,这些工程进展如何?近日,记者来到园博园施工现场,一探究竟。
赶进度
多班组流转昼夜不停
走进项目一标段工地,几十台挖掘机正在火热施工,工人们也在争分夺秒地紧张作业。
山水中国馆作为温州园博园主展馆,位于山水资源集中丰富的北园北部,与山隔湖对望。选址既结合了调蓄工程,接应南北田园山水,又回避了东部杂乱视线,且利于园博会后转化。设计灵感来自于“山水温州千年商港”,以“如山似浪层檐帆影”为设计理念,颇具特色。
“我们一标段是整个园博园项目中建筑施工面积最大的标段,新建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山水中国馆近3万平方米。”据中建二局园博园一标段项目书记刘阳介绍,目前主场馆已经部分完成了底板的施工,现阶段正在进行地下室顶板施工。预计8月初完成山水中国馆上部钢结构的安装,室内装修施工预计在11月底左右完成。
“由于该馆工程量很大,浇筑混凝土的工序又不能间断,一旦达到浇筑条件,就需要一次性完成,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因此经常出现通宵作业的情况。”刘阳介绍道,一标段共有300多位工人,目前一半以上在对主场馆进行施工。为了赶工期,工人们和管理人员们常常减少睡眠时间,多班组轮换进行不间断地通宵作业。
在一标段北园主入口处,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园内道路、园林景观、游客中心进行施工,目前施工进度占总体量的30%左右。预计今年12月份将同步完工。
保质量
巡“园”日行四五十公里
记者在一标段探营时,项目负责人潘海敏戴着安全帽,骑着电瓶车,风风火火。“西边繁盛路施工工地、东侧和北侧是周边配套道路工地、南边是二标工地,一标段四周被周边配套施工工地包围,现场的施工道路条件非常复杂。”潘海敏说,整个一标段占地面积大、单体建筑多,更需要管理人员跑得勤、看得紧。
“从现场建管中心出发到工地,骑着电动车,绕一圈一标段外围起码要30分钟,整个工地穿插起来视察一遍则最少需要半天时间。”潘海敏说,考虑到工地上的特殊情况,今年初,我们单位特地采购了10辆电瓶车,作为管理人员的工地通勤专用车。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我们选择电池续航最高配的,车子都很重。经过几个月的磨炼,大家都是骑电瓶车高手。”项目部管理人员林俊打趣道,10辆电瓶车大家轮流开,一天一辆电瓶车平均行驶里程在40公里—50公里。
“要是遇到下雨,施工道路比较滑,无法驾驶电瓶车,管理人员经常要冒雨步行数公里视察工地,为的是项目能保质保量尽快完成。”潘海敏表示,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一标段的道路基建逐步完善,“骑车监理”的条件也将得到改善。
护生态
呵护古榕与环境相融
在山水中国馆工地旁,记者看到了有意思的一幕,一棵百年榕树周边搭着脚手架,被精心地保护起来,本就郁郁葱葱的高大树冠,显得更加葱翠。
“山水中国馆作为温州园博园的核心展馆,其设计以尊重自然为基石。因此,我们将现有的古榕树纳入整体规划,保护原有的生态,也符合建设园博园的核心理念。”刘阳告诉记者,主场展馆的屋顶轮廓巧妙地呼应榕树的树冠形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在空间尺度上精心雕琢,为榕树预留充足的生长空间,使其成为建筑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标段,这样的古树共有4株,其中3株树龄超百年。“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古树进行加固、改良土壤、喷水降尘防尘、设置截污沟阻绝施工泥水污染、搭设防护棚保护树体枝叶不被施工机械损伤等各方面的养护。开展安全教育,让全体园博建设者树立古树保护意识,认识古树的价值与保护意义。根据古树的地域和区位特点,将古树纳入园博园的整体规划中,让古榕树成为园中之景、园中绿眼、镇园之宝。”刘阳表示,此举既保护了古树和周边生态环境,也让古树和园博园的建筑风格相融,成为园博园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