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离婚的新安公主看上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下令让其休妻娶自己。王献之不肯离婚,竟狠心用艾草自毁双腿。谁知,新安公主却说:“哪怕他变成了瘸子,我也非他不嫁!” 王献之和父亲王羲之齐名,在后世并称为二王。 据说王献之从小学习书法很刻苦,每次练习都聚精会神。王羲之突然出现在背后去抽笔,发现笔被握在手心纹丝不动,他便夸赞道: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但是王献之学习到十岁,便有些浮躁,总想着超越父亲,微微有一点小成绩就有些飘飘然。 一日,王献之问父亲,以我如今的技法再有三年,我就学有所成了吧。王羲之摇摇头,王献之不解,又问道:“五年也差不多了。”母亲也跟着摇头不语,王献之不甘心试探道:“那十年总有一点成绩吧?” 王羲之指着家里的十八口大水缸说道:“你什么时候把这十八口缸练完,什么时候再来说成绩。” 王献之不信。某一天,他将自己练好的一个大字拿去给父亲看,父亲摇着头给大字添了一个点。王献之又拿去给母亲看,母亲叹息道:“我儿练习这么久,也就唯有一点有你父亲风姿。”王献之低头一看,母亲说的那一点就是父亲添的那一笔。 王献之心悦诚服,从此刻苦,再不急功近利。 王献之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婚姻大事自然也不愁。 他的发妻是郗道茂,年长他一岁,两人自幼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王献之出身于东晋著名的琅琊王氏,而郗家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两家联姻可谓是门当户对。 一家有才,另外一家有财,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可是好景不长,不到半年,两家长辈相继去世,与此同时因为桓温当权,郗道茂的娘家逐渐衰落。 后来,他们的女儿也因体弱多病不幸夭折,两个人磨难一重接一重,日子也开始走下坡路。 晋简文帝的第三女新安公主早就对王献之心向往之。她爹是司马昱,曾经被断言是振兴晋朝的种子选手,但因为桓温掌权,他只能清心寡欲,拱默守道的当皇帝,当了八个月就郁闷死了。 司马昱活着的时候新安公主就表示自己喜欢王献之,她曾说过:“桓温算什么东西?得势便想干预皇家的事,我若选婿,便以王献之做标准。” 但没办法,司马昱只能将她嫁给桓济,只因他是东晋权臣桓温的次子。 桓温掌权多年,却因长子资质平庸,而选择了弟弟桓冲继承大权。 桓温死后,桓济与长兄密谋杀害叔父桓冲,以夺取大权。 然而,阴谋败露,桓济被流放到偏远的长沙,从此人生无望。新安公主终于有机会离开不爱的人,便趁机提出了和离。 她迫不及待地请求皇帝将自己赐婚于王献之。 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郗道茂的孩子夭折后就再未生育,而且娘家也没落了,王献之要想保住王家的权势和富贵,只能选择和皇家联姻,才能更上一层楼。 皇帝一开始不愿意强拆鸳鸯。 但新安公主执迷不悟,非要嫁。 王献之本来服用寒食散就有些健康问题,他又用艾草炙烤脚底,毁了自己的双腿。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公主知难而退。 然而,新安公主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哪怕他变成瘸子,我也要嫁给他!” 皇帝赐婚,公主执着。 王献之心灰意冷,只好忍痛写下休书,将郗道茂送回了娘家,迎娶了公主。 他与公主之间育有一女(后来做了皇后)。 《世说新语》记载,王献之在临终前曾有人问他此生是否有遗憾。他深情地说:“我只有一个亏欠,便是与郗氏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