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闹得沸沸扬扬,结果世界卫生大会反而批准了 2026-2027 年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闹得沸沸扬扬,结果世界卫生大会反而批准了 2026-2027 年 42 亿美元预算,还把各国分摊会费提高了 20%。这事儿乍一看矛盾,背后到底有啥门道? 美国一退出,世卫组织直接被抽走每年 1/5 的预算,2024-2025 财年直接出现 6 亿美元赤字,连紧急项目都得砍。可成员国不但没散伙,反而咬着牙把会费再涨 20%,这说明啥?全球卫生安全这事儿,真不是美国一家能说了算的。 美国退群前每年砸 13 亿美元,可前脚刚走,阿根廷也跟着凑热闹要退群。但欧洲、中国这些国家反而站出来补窟窿 —— 中国在联合国的会费比例都涨到 20% 了,在世卫组织的投入只会更多。德国、法国这些国家就算自己财政紧张,也得挺着,毕竟新冠之后谁都明白,没个全球性机构盯着传染病,哪天又冒出个变种病毒,谁都跑不了。 谭德塞说得明白,这 42 亿美元预算是 “勒紧裤腰带” 砍了 20% 才定下来的,连总部都要裁员 40%。但有笔账算得很清楚:把钱砸在疫苗研发和疫情监测上,比等疫情爆发了再花天价救灾划算得多。就像 2025 年美国停了艾滋病项目资金,直接让 50 个国家的治疗瘫痪,这种教训谁都不想再经历。 更深层的博弈在这儿:美国退群想甩锅,结果反而把主导权让给了多边体系。中国带着巴西、印尼这些国家推动《大流行协定》,直接把全球卫生治理的规则攥在了手里。沙特、印度这些新兴国家也乐意掏钱,毕竟谁都想在国际卫生体系里有话语权。 美国以为退群能省钱,结果呢?自己国内的药企、慈善机构还得通过世卫组织基金会间接投钱,里外里更亏。反观中国,借着这次危机,把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的理念实实在在落地了 ——60 多年派了 3 万多医疗队员,新冠期间送了 23 亿剂疫苗,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影响力。 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美国松手往后退,其他国家反而把绳子攥得更紧。世卫组织预算缩水是阵痛,但也逼着各国从 “依赖援助” 转向 “自主治理”。等《大流行协定》一落地,全球卫生的新秩序可能就这么定下来了。你觉得,美国退群这步棋,到底是在削弱世卫组织,还是在加速全球卫生治理的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