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走进四名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刚刑满释放。可出于善心韩雅琴还是给他们四人盛了饭,谁知这一顿饭竟让她再也甩不掉…… 1983年冬天太原城飘着雪渣子,韩雅琴支在巷子口的早餐铺子刚送走最后一拨客人。 四个顶着青皮脑袋的小伙子缩在对面屋檐下,棉袄袖口磨得油光发亮,冻得直跺脚。这场景她见得多了——劳改农场剃的头,局促不安的神态,准是刚放出来的。 灶上还剩半锅棒子面粥,韩雅琴捞起铁勺敲了敲锅沿。 四个年轻人蹭到条凳边坐下,屁股只敢挨着半边。 带头的那个喉结上下滚了滚,话没出口脸先涨成猪肝色。韩雅琴没等他们张嘴,四碗热粥配着焦黄的玉米饼已经上了桌。 后厨洗碗的动静响到日头西斜,四个孩子把灶台擦得锃亮,临走时冲着柜台鞠了个九十度的躬。 谁也没想到三天后这几个孩子又回来了,棉袄襟上沾着泥浆,嘴唇冻得发紫。这回他们没进店门,就蹲在烧煤炉的烟囱边上蹭热气。 街坊们指指点点,说这些"二进宫"的迟早要犯事。韩雅琴抡着擀面杖把人喊进屋,当晚杂货间就支起两床铺板。 消息传得比西北风还快,工商所的人来查执照,居委会大妈天天在门口转悠。 韩雅琴不管这些闲话,把卖油条的营生改成早点铺带小饭馆,腾出地方让四个孩子学揉面、练刀工。开春化冻的时候,孩子们主动包了整条街的掏阴沟活计,冻得通红的手掌攥着铁锹把子,硬是把二十年没通的下水道给捅开了。 转过年来区里给发了六万块奖金,钱搁在柜台上谁也不敢动。韩雅琴夜里翻来覆去琢磨,想起上个月在菜市场撞见个扒手,那孩子手腕上的劳改场编号还没褪色。 第二天她就挂出"免费传手艺"的牌子,派出所王所长听说后直拍大腿,隔三差五就往这儿领人。 这么着过了五六年,韩雅琴的户口本上多了二十几个儿子。有学成开修车铺的,有在建筑队当大工的,还有个在儿童公园门口摆摊画糖人的。 逢年过节店里能收到天南海北寄来的花生、腊肠,裹着歪歪扭扭写着"娘收"的包裹单。 2008年汶川地震那会儿,三十多个大小伙子连夜凑了八卡车物资。 带队的那个在救灾现场被记者围着采访,三十好几的汉子对着镜头直抹眼泪:"当年要不是老娘给口热饭吃,我们哥几个早冻死在街头了。" 民政局的人后来给算了笔账,经韩雅琴手帮教的孩子拢共有132个。这些孩子里后来有7个当上了个体老板,15个在正经单位捧铁饭碗,剩下的都在踏实干活过日子。 2014年央视办慈善晚会,韩雅琴穿着儿女们凑钱买的绛紫色棉袄上台领奖,台下坐着二十多个特意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子"。 如今太原城西还留着那间老铺面,早晨照样卖豆浆油条。常来的老街坊会发现,跑堂的伙计隔段时间就换张新面孔,个个理着精神的板寸头,干活时腰间别着白毛巾。 柜台后头供着韩老太太的相片,逢初一十五香火不断。相片底下压着张泛黄的奖状,上头"刑释人员帮教模范"几个金字还亮堂着。 (信息来源:“韩妈妈”入选CCTV2014年度慈善人物——中国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