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脉延绵不绝,文字记录功不可没,简牍的作用极其重要,书写于竹木的文字为我们认清文明的来路提供了直观线索。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30多万枚简牍,其中3.5万枚来自河西走廊重要驿置机构悬泉置。
今年5月1日,敦煌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园试运营,神秘的悬泉置遗址首次向游客展露真容。历经半月市场检验,遗址保护与沉浸体验的“双轨并行”模式获得广泛认可。
“‘五一’假期,景区共接待游客一万余人。”甘肃丝路邮驿(悬泉置)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唐晓超介绍,敦煌悬泉置遗址景区位于G3011柳格高速甜水井停车区,是全国首个将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世界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景区。
在这里,从建筑设计到体验场景,都融入了简牍文化、邮驿文化、丝路文化三大元素。游客在服务区下车后,可在悬泉街市逛集市,在悬泉膳堂用餐,在时空邮局盖章。接着换身汉服走进悬泉置复原体悬泉坞堡,参观古代驿站办公区、客房区及饮食区,亲手制作汉简,观赏乐舞表演,还会邂逅“长罗侯”“解忧公主”等NPC。
“景区包含悬泉置遗址、悬泉置展示中心、悬泉屋堡、悬泉街市等。景区总投资3.09亿元,由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所属的新发展投资集团、高速公路服务集团、敦煌市属国有企业敦煌文旅集团三家企业投资建设运营。”唐晓超说。
游客参观完悬泉街市、悬泉屋堡后,还可乘坐景区电瓶车前往悬泉置遗址游览。
5月16日,记者采访时遇到研学的敦煌市郭家堡中学师生。
研学课程是补充课堂教育的重要一环。敦煌市郭家堡中学教师龚江说:“我们组织全校二至六年级的同学来悬泉置遗址研学,目的是帮助孩子了解古代邮驿的历史功用。我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成为敦煌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把敦煌文化发扬光大,让学生在敦煌各景点游学,就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育人,让文化育人。”
据悉,敦煌悬泉置遗址景区5月试运营期间面对海内外游客免票开放。悬泉置展示中心将于近期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依托遗址探方、丝路传驿、悬泉岁月、交融互鉴四大功能单元,采用情境化剧场式的展陈新模式,通过递进式情境场景营造,全方位展现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邮驿接待机构的风貌和魅力,让简牍文献中记载的“啬夫”“传马”等称谓不再是停留于竹木简牍中的生僻词汇,使千年驿站的文旅魅力焕发新生。(酒泉融媒记者张花刘铁成钱霄白雪通讯员任雨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