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399年,朱棣派三个亲儿子进京,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怂恿建文帝说:“我这三个外甥

1399年,朱棣派三个亲儿子进京,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怂恿建文帝说:“我这三个外甥里,朱高煦最是骁勇善战,留下他必是祸患!”3年后朱棣继位,他问徐辉祖:“你猜我敢不敢杀了你?”

1399年,朱棣派三个亲儿子进京,表面上是示好,实则暗藏玄机。建文帝削藩正紧,燕王朱棣压力山大,这时候送儿子进京,谁知道是试探还是缓兵之计?徐辉祖,朱棣的小舅子,却对建文帝直言:“我这三个外甥里,朱高煦最是骁勇善战,留下他必是祸患!”结果呢,建文帝没听。三年后,朱棣登基,成了永乐帝,他盯着徐辉祖冷冷一问:“你猜我敢不敢杀了你?” 1399年,朱棣派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进京,这事儿得从当时的大背景说起。建文帝朱允炆上台没多久,就开始削藩,想把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收拾得服服帖帖。朱棣作为燕王,坐镇北平,手下兵强马壮,自然成了削藩的头号目标。派儿子进京这步棋,表面看是向朝廷表忠心,但谁都明白,这时候的朱棣,心思没那么简单。可能是想探探建文帝的底,也可能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徐辉祖这时候站了出来。他是朱棣的小舅子,俩人沾亲带故,但他却是建文帝的铁杆支持者。徐辉祖家里背景也不简单,他爹是开国功臣徐达,姐姐又是朱棣的老婆,这种关系让他夹在中间,日子不好过。他对建文帝说:“我这三个外甥里,朱高煦最是骁勇善战,留下他必是祸患!”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朱高煦这人,性格张扬,打仗厉害,野心也不小,徐辉祖一眼就看出他不是省油的灯。留下他,既能牵制朱棣,又能防患于未然,算是一招妙棋。 可惜,建文帝没听。朱允炆这人吧,心软了点,政治手腕也不够硬。他可能觉得扣下朱高煦会彻底撕破脸,逼朱棣造反,所以就放了人。这决定后来证明是大错特错。朱高煦回了北平,成了朱棣手下的一员猛将,没多久,朱棣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从1399年到1402年,朱棣带着他的部队一路南下。朱高煦果然没让徐辉祖失望,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大功。尤其是白沟河之战和东昌之战,朱高煦带着骑兵横冲直撞,硬是帮朱棣扭转了不少劣势。建文帝这边呢,虽然有徐辉祖这样的忠臣,但整体战略稀里糊涂,军队也打得乱七八糟。1402年,朱棣攻进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顺势登基,成了永乐帝。

朱棣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建文帝的旧部。这家伙手段狠辣,方孝孺那样的忠臣都被他弄了个“诛十族”,血流成河。徐辉祖作为建文帝的死忠,自然也没逃过去。他被抓起来,朱棣亲自审问。这时候,朱棣问了一句让人心里发毛的话:“你猜我敢不敢杀了你?”徐辉祖回了句“我不知道”。这回答挺有意思,既没硬扛也没求饶,透着点无奈。朱棣最终没杀他,把他软禁起来,直到1407年才放出来。有人说,朱棣留他一命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也有人说是不想背上杀小舅子的骂名。 徐辉祖的判断没错,朱高煦确实成了朱棣造反的得力助手,但建文帝没采纳他的建议,丢了江山。朱棣呢,靠着铁血手腕和朱高煦的勇猛拿下皇位,可他也没完全翻脸,把徐辉祖留了条命。 再说说徐辉祖这个人。他忠于建文帝,没啥毛病,但也有人说他站错队,毕竟朱棣后来干得不错,永乐盛世名头挺响。徐辉祖要是当初投了朱棣,可能结局完全不一样。不过,忠义这东西,不是谁都能随便扔的,他守着自己的底线,也算有点骨气。朱棣这边,虽然赢了,但他在靖难之役里烧杀抢掠,手段下作,这点没法洗白。至于朱高煦,后来也没啥好下场,永乐年间他还想学他爹造反,结果被朱棣的儿子朱瞻基收拾得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