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闻讯,急得要亲自奔丧。长子诸葛恪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闻讯,急得要亲自奔丧。长子诸葛恪劝道:“两家各投一国,早就不是一路人了,你身体也不好,何必去奔丧!”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形成三分天下之势,这种局面维持了数十年。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为长期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逝。   英才去世,这个消息传遍了三国的各个角落。   远在东吴的诸葛瑾在收到消息后,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他和弟弟诸葛亮虽然各事其主,立场不同,但是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从来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经常会有书信往来。   弟弟去世之后,自己这个做哥哥的,理应前去送他一程。   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儿子诸葛恪的反对。   诸葛瑾原本身体就不好,此行路途遥远,难保不会出什么问题。   并且在诸葛恪看来,父亲和叔父本就是两路人,还管那么多干嘛?   看着眼前这个只顾利益不顾亲情的儿子,诸葛瑾突然对自己的教育产生了怀疑。   这样一个人,日后诸葛一族真的不会毁在他手里吗?   诸葛瑾在书房中呆了很久,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不管自己将来要面对什么,他也一定要去送弟弟一程。   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诸葛恪眼中满是不解。   或许对他来说,亲情远没有握在手中的权利重要。   为了能有更高的权威,诸葛恪总是在孙权面前极尽讨好,甚至还会贬低诸葛亮。   在诸葛恪掌管军中粮食的时候,诸葛亮担心他一个年轻之辈会出现纰漏,还专门写信给陆逊,让他转告孙权。   但是对于叔父的好意,诸葛恪完全不领情。   有次孙权问他,诸葛瑾和诸葛亮谁更优秀。   诸葛恪毫不犹豫地就说:“我父亲更优秀。”   孙权问他原因,他回复道:   “我父亲更知道应该服侍谁,但是我叔父却不知道。”   一句话,哄得孙权哈哈大笑。   由于很擅长溜须拍马这一招,诸葛恪19岁的时候就当上了骑都尉。   为了权力,诸葛恪多次申请带兵攻打丹阳山,并承诺成功之后会收编四万人入伍。   当时吴国正好缺人,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当时,就连诸葛瑾都不认同他的做法,但是没想到诸葛恪还真的做到了。   他以三百骑兵,收复了丹阳山数十万平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此战之后,诸葛恪越发得到重用。   孙权去世之前,将太子托付给他,并让他担任太傅。   这下,诸葛恪是真的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东兴之战获胜之后,诸葛恪心中极度自负,野心也愈加膨胀。   他不顾众臣反对,执意要进攻合肥新城。   当年孙权在这里四次吃瘪,他势必要在这里找回颜面!   然而,新城之战远比他想象中的更加难打。   他带了二十万士兵,硬是被魏军的三千兵马打地溃不成军。   灰溜溜地回到东吴之后,他受到了其他人的指责。   尽管脸上无光,但是诸葛恪还是嘴硬,声称自己是虽败犹荣。   诸葛恪的自负是他在朝堂上树敌众多。   最终在权力斗争中,诸葛恪被联手讨伐,死在了刀剑之下。   他的尸体也被一个草席卷着,扔进了乱葬岗。   诸葛恪一生都在追逐权力,但最终却被其反噬,落得了一个凄惨的下场。

评论列表

we2023
we2023 2
2025-05-22 18:15
东吴陆逊之后又一位大都督,早说过,没事别当孙家人的大都督,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