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位小公务员,银行卡里突然多了4100万,还叮嘱妻子千

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位小公务员,银行卡里突然多了4100万,还叮嘱妻子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妻子害怕极了,公务员却理直气壮的说:“这都是我写书赚的!” 公务员中最厉害的作家,作家中最厉害的公务员,写作3年赚了4100万!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被媒体公开报道之前,同事、领导甚至妻子都没想到,身边这个憨厚内向的年轻人,竟然是名震网络的作家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在湖北宜昌一个公职家庭出生,家境虽不富裕,文化氛围却相当浓厚。父母从小就用心培养他,尤其看重阅读习惯。 五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新华书店,一套红色精装的《上下五千年》一下就勾住了小石悦的魂。字认得不多,可封面上那些画儿让他挪不开眼。 父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当时月薪不过三十块,却还是咬咬牙,花了大半个月工资买下了这套书。自从有了这书之后,石悦从此他对历史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幼儿园放学回家,石悦最大的乐趣就是抱着《上下五千年》啃,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问大人。 这套书,到初中前他翻来覆去看了不下十二遍,每回都觉得有滋有味。后来,《上下五千年》满足不了他了,父亲又给他找来了《二十四史》这类更专业的史书。 这些在旁人看来枯燥的东西,却是石悦的精神大餐,他常常一头扎进去,跟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后来,父母“铁饭碗”的想法对他影响挺深,为了图个安稳,他先是进入湖北警官学院,大学毕业后考进广东省公务员,分到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那年他21岁,月薪已经有6000块,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 工作之余,性子有点“闷”的他不喜欢应酬,看书就成了最大的消遣。收入稳定了,买起历史书来更是随心所欲,宿舍很快就被书给堆满了。 谁知,互联网浪潮来了,天涯社区这类平台火速崛起。已经成家立业的石悦也拥有了第一台“大脑袋”电脑。他开始上网查历史资料,很快就被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板块迷住了,那里历史爱好者扎堆,石悦简直如鱼得水。 可他渐渐发现,有些网上的历史文章,常识性错误不少,尤其涉及到他最爱的明史,有些说法让他如鲠在喉。他试着留言纠正,大多石沉大海。他不甘心,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要不,我把这些明朝历史用大白话写出来?” 石悦从一句他喜欢的诗“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里取了“当时明月”做笔名,2006年开始在天涯“煮酒论史”连载《明朝那些事儿》,那年他27岁。 他决定从明太祖朱元璋写起,用幽默的调调讲述那段复杂又厚重的历史。当第一部《洪武大帝》的头一章发出去,“当时明月”一夜之间就火了。 他那带着现代感的诙谐文字,让历史人物一下子活了起来,引得网友们疯狂追捧讨论。这些好评给了石悦巨大的动力,他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码字的生活。 三年时间,几百万字,石悦几乎每个晚上都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度过。“明矾”(他粉丝的自称)队伍越来越大,帖子点击量屡创新高,甚至有一次因为访问量太大把天涯服务器都给整瘫痪了。 石悦确实把明史写得既真实又好看,可单位里,谁也不知道这个不多话的小伙子,已经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明史热”。 论坛上有些其他作者,眼看自己的帖子没人看了,就联手黑石悦,说他文风松散,上不了台面,甚至还雇水军来骂。石悦最初在天涯连载是完全免费的,不图名不图利,如今平白无故挨骂,一度也挺心灰意冷。 不过,为了不让粉丝失望,他把阵地挪到了新浪博客。没想到有出版社联系他, 想把这部作品出成书。从没想过出书的石悦最终答应。 《明朝那些事儿》实体书一出来,简直就是抢购。短短一个月,销量就冲破5万册,这在文史书里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等整个系列出完,总销量更是飙到了惊人的3000万册,石悦也因此拿到了高达4100万元的版税。 直到这时候,家里人才知道石悦闷声干了这么件“大事”。父母知道儿子没因此飘起来,感到很欣慰;而他妻子,则完全惊呆了,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老实巴交的丈夫,居然有这么大“本事”。 一书封神后,石悦自然成了媒体的香饽饽,央视《面对面》栏目也请了他。主持人董倩问他为啥不辞掉公务员专职写作,石悦的回答让人印象挺深:“我父亲告诉我,人这一辈子,无论出了多大的名,做了多大的事,一定要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在他看来,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作品能被大家喜欢,才是他写作的初衷。直到上了电视,他这个神秘作家的身份才在单位彻底曝光,同事和领导们对这位深藏不露的“扫地僧”都刮目相看。 写完《明朝那些事儿》,石悦继续他低调的公务员生活,还在工作之余读了个法学硕士。随后,经过努力他成了一名副厅级干部。 很多人羡慕石悦的开挂人生,随便写写字就能够销量破3000万,随便在岗位上做些本职工作就能够一路长虹。 事实真的如此吗?如若没有厚实的文化功底,如若没有优秀的工作能力,又如何成为发光发热的金子。 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