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问:“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王翦答:“至少60万。”李信说:“不超过20万。”秦始皇让李信统兵伐楚,王翦回家养老。没多久,他就后悔做这个决定了。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事业中,有一位老将出力甚多,不仅帮助秦始皇拿下敌军,还曾经在楚国和秦国的战役中帮助秦始皇力挽狂澜,他就是以古稀之年迎娶了华阳公主的老将王翦。
当年的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先后将韩国赵国魏国和燕国攻克掉,剩下的则是一个硬骨头楚国。同为大国,但是楚国的国力非常强盛,军事实力也是不容小觑十分的强悍。
秦始皇的野心很大,他势必要统一国家称帝王,所以楚国是必须拿下的,但是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所以这天朝廷之上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为了商讨攻打楚国的事宜。看着朝廷之上这么多跟着自己一路走来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将士们,秦始皇询问他们按照他们的经验,攻下楚国一共需要多少兵力。
王翦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略一沉思就拱手站了出来,他表示楚国虽然没有联盟,但是极其善战,楚国的作战能力绝对不容小觑,最少也需要60万的兵马才能成功攻下楚国。
正当秦始皇沉思的时候,一位新臣也是站了出来表示出自己的意见,他就是李信。李信拱手,有些不屑的看了看王翦,认为王翦就是年事已高怕事,区区楚国,用得了六十万的兵马吗。
李信年轻气盛,赢得几次战事之后的他有些狂傲浮躁,对自己颇有信心,自信满满的向秦始皇表示,自己有绝对的信心,仅用20万兵马就能够拿下楚国。
这是一场在朝廷之上没有硝烟的战争,老臣和新臣之间的暗潮涌动秦始皇也能看的清清楚楚。此时只看王翦和李信谁能够说服秦始皇了。
王翦表示,楚国国力强盛,国内也有许多的良将,最关键的是楚国的将士很会排布兵阵,是很难攻克。如果一旦轻敌的话,一定会遭到惨重的反攻。
可是李信年轻气盛,自信的表示如今秦国的名声远扬,并且已经攻下这么多国家,天下的格局基本已经定下。秦国攻打楚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想必此时的楚国举国上下都已经人心惶惶了,所以打下楚国并不用那么多兵力。
两个人各说各有理,朝廷之上的臣子们和秦始皇都在认真沉思的时候,李信的一句话打动了秦始皇的心。
“臣有把握,仅需20万的兵马,遣派精锐部队就可以突破楚国外围的防线,一旦突破防线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成功攻下楚国。”
李信的这句话成功的打动了秦始皇,毕竟六十万的兵马除了废人力,还有粮草和军饷,而二十万的话则是能省下许多的经费。
毕竟李信年轻并且具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可以适量提拔。而王翦年龄已经大了,如果此时再选择王翦的话,可能会导致功高盖主,毕竟王翦在朝廷之上的影响已经非常高了。有着自己算盘的秦始皇选择李信作为将领,让他带领二十万的秦国士兵出发。
王翦看出了秦始皇的心思,知道秦始皇是害怕自己功高盖主,伴君如伴虎。王翦选择主动请辞,回家养老去了,这秦始皇一听非常高兴,自然答应下来让王翦回老家了。
而事实和秦始皇想的不一样,李信年轻气盛,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不慎陷入了敌军的圈套。导致整整十几万的大军全部陷入了陷阱之中,只有少数的士兵才逃了出来。
此时的秦始皇才明白自己的错误选择,李信是有实力,但是他经验不足,所以才这么自信。眼下能够扭转局面的恐怕只有告老还乡的老将王翦了。
秦始皇以大局为重,派人向王翦承诺了许多的好处,除了大量的金钱和良田,还许诺将自己的长女华阳公主嫁给他。
王翦忠心耿耿,选择重新披挂,王翦的归来给秦国的将士们带来了信心和士气。王翦作战经验丰富,他的作战方式和李信截然不同。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王翦就在公元前225年成功将楚国攻下并且活捉了楚王,为秦国再建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