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器自动化非常高难绷,刨除掉不好量化的“人”的因素,我们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讲讲自卫队吧。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自卫队是典型的“看上去很美”,实际深究起来要打个五折的类型。日军实际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机械化部队。哪怕是配备在北海道的第七师团,除了坦克部队之外配属的步兵都是乘越野车机动。
毕竟自卫队步战车总服役数两位数,现代化点的99式自行榴弹炮刚到三位数。而且作为压制火力的99式的采购单价接近千万美元、年产量个位数。就这都是陆上自卫队最宝贝装备,毕竟有日本制钢所自主研制的炮身,陆自唯一一款现代化自行火炮。
原来装备的75式SPG是性能和原版M109差不多的冷战早期装备。此外陆自仍有相当数量的90、74式主战坦克在服役,单兵反坦克武器方面配置了德国铁拳-3火箭筒以及自己的“马特”系列反坦克导弹。
对比韩军的话,陆自三代坦克数量远远不如,质量上也没看见有多少优势,90式服役后多年未见改进,都不见得能打得过升级后的K1A1。10式倒是符合日本国情,但还是产量拉稀数量不够看。装输和步战更是惨烈到只有韩国的零头,那个89式步战快成笑柄了,价格全世界最高,结果生产数量太少又不升级。
而韩国除了装备优势,还没有战败国的枷锁限制,所以他们是可以进行一些进攻性武器装备尝试的。比如韩国目前的“玄武”系列导弹,虽然咱们极度看不上眼,和北边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付日本这种根本没有的存在,进攻性比之日本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韩国当前拥有大约55.5万人现役正规部队,作为对比,日本当前的国防力量总兵力仅有30万出头,其中包括24万人左右的现役人员和接近7万人的预备役等其他准军事武装力量。各种杂七杂八的算起来还没人家现役部队多,日本当前这个兵力规模和韩国那显然是没法比。
有人会吹自卫队虽然人数少,但是“军官和士官比重大”、“战时能够快速扩军”,看上去很可怕对吧?不过稍微懂点门道的人就清楚这个所谓“军官和士官比重大”的同义词就是部队缺编严重,战时动员慢,无法立刻投入战斗。
以一直被媒体关注作为所谓“快反部队”的“西普联”,西方面队普通科(步兵)联队(当然现在已经被塞了一堆辅助部队升格成轻步兵旅团了)为例,全联队满编1000人左右,实际在编人员600+,在编率不到70%。快反部队都这样了,普通部队的缺编情况只会更严重。对于日本这个基本没有战略纵深和反应时间的“前沿国家”来讲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你猜?
有人要问了,苏联不也是一堆架子师么?问题在于,第一苏联的架子师是二线/三线部队,一线有大量齐装满员的常备部队;第二在战略想定中苏联是先发动攻击的那一方,战前有足够的时间隐秘动员给架子单位填充足够的人员并进行训练。日本有嘛有嘛有嘛?
空军方面也比较惨烈,日本自卫队年平均飞行时间不到100小时。韩国空军年平均飞行时间135小时。空军数量和飞行员质量,韩国比日本都高。目前韩国手里的飞机都比日本新,至于空自的F-15J只有一半能打主动弹啊什么的老梗我都懒得说了。
当然,日韩这两个国家目前的问题,就是两国都是高度依赖美国作战体系的国家,两个国家开战,如果没有美国的信息支持,可以说两个国家都是瞎子。但瞎子对打得情况下,日本的综合国力强于韩国,但是陆自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不如韩国,空军实力也是韩国占优。有人说为啥不算海自?因为对马海峡太窄,海自其实反而没用了……
最后!那个三个月造核武器的陈年老谣,所谓三个月制造核武器,先不说可行性问题,科普一下,核爆炸装置和实战化的核武器是不一样的,是不一样的!是不一样的!是不一样的!热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