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会议时,熊向晖拒绝台湾记者参加,周总理却说:我们求之不得。
1954年4月,周总理率队参加日内瓦会议,熊向晖担任新闻联络官,负责组织新闻发布会、接待各国记者。
在我方组织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熊向晖发现了一个身份很特殊的名字,就是台湾国民党“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也申请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
熊向晖的政治敏感性很强,当即拒绝了王家松的申请,并准备没收他的记者证。
但是,周总理得知后,却批评了熊向晖,说王家松是一位记者,有权利参加新闻发布会,而且,我们也有必要通过他,让台湾人知道我们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所以,不应该拒绝他参加新闻发布会,更不能没收他的记者证。
熊向晖解释说,要警惕他在会场制造“两个中国”的假象。
周总理说:“蒋介石的基本政策,也是坚持一个中国,但他坚持的是一个‘中华民国’。美国顽固支持蒋介石,一直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现在怎么样?瑞士早就同我们建交,杜勒斯不得不同我们一起开会,这里哪有‘两个中国’的影子?来了一个中央社记者,就会造成‘两个中国’的假象?你应该了解蒋介石的为人,他对这次会议很不安,美国当然会向他通气,但他信不过,他派个记者来,显然是为了便于进行现场观察,观察我们,也观察美国。让他了解一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这对我们有什么不好?”
最后,周总理让熊向晖去找王家松,告诉他,如果愿意来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欢迎,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可以帮忙解决。
另外,周总理还嘱咐熊向晖:“同他接触,一定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过头,要顾及他的处境,不要使他为难,更不能让他丢掉饭碗。”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安排下,王家松如愿参加了这次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了新中国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如实向蒋介石作了汇报。
这就是周总理的外交智慧,很善于梳理各种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地区分敌我关系。
一位参加这次日内瓦会议的记者说:“严肃和热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可是在周恩来和他的助手们身上,这两种性格融洽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真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