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58岁雍正突然驾崩。25岁乾隆听到遗诏趴地上号啕大哭,任谁都劝不住。岂料,他继位3天后做的事,件件打脸老爹雍正。
1735年,58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命丧圆明园。他在临终之前,早已秘密立储,并将遗诏藏匿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
当御前大臣拆开遗诏时,才得知雍正将皇位传给了第四子弘历。
彼时的弘历年仅25岁,在得知父皇去世的消息后,立即来到大殿之前,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任谁都劝不住,整整哭了一下午之久。
这可让周围的人,都不由得感叹,弘历真不愧是新一任的天子,真是其父皇的好儿子。
可就是人人口中称呼的孝子,却在弘历继位三天之后,做出了许多跟雍正背道而驰的决定。
他不仅废除了雍正帝的许多新政,甚至还公开扶持了许多父皇的政敌,后又帮助许多人平反。
在外人看来,乾隆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在打雍正的脸,也是在否定雍正的政绩。
那么,乾隆在继位后,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又为何执意要废除雍正的新政呢?
雍正在位期间,跟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都发生了多次冲突和斗争。它曾废黜了自己的长子胤礽,并且将其囚禁于瀛台。
除此之外,雍正还圈禁过自己的兄长允禵,并将其赐死。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杀死过自己的侄子胤祥,并将其全家灭门。
而这些仅仅只是少数,雍正的所作所为,使得皇室内部中,充满着仇恨以及裂痕。
因此,乾隆在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挽救这种失衡的局面,去收揽人心,去笼络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叔侄。
就这样,他先是释放了胤礽和允禵,并恢复了他们的爵位。后又帮助隆科多和年羹尧,并释放了他们得家属和同党。
而乾隆的这些做法,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有的矛盾和尴尬。不仅保持了统治阶级的团结,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解决掉皇室内的问题后,乾隆又开始解决社会风气的问题。
说实话,雍正当年的新政,确实有利于国家的财政和社会的稳定,帮助百姓削减了不少税收。可这些少出来的税收,总得有人来承担吧。于是就落在了那些乡绅和贵族的头上。
这引起了许多贵族的不满,觉得雍正的新政过于苛刻,不仅限制了他们挣钱,还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为此,这些人开始厌恶雍正,甚至在私下进行谋划反抗。
为了迎合民意,乾隆废除了雍正的许多新政,并颁布了属于自己的仁政。
例如,他废除了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制度,恢复了士绅免役免赋的特权。他废除了雍正帝对各地商业征收的各种杂税,减轻了商人的负担。他废除了雍正帝对民间工艺品生产实行的严格管制,鼓励民间工艺品的发展等许多利民政策。
与此同时,乾隆还重新制定了皇族的节俭规定,恢复了皇族的奢侈生活。
这些措施,大大的增加了百姓以及贵族对乾隆的认同和拥护。
最后,就是两人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以及性格上的差异。虽然雍正和乾隆是父子,乾隆也是雍正钦点的继承人,但是两人的性格和理念,却差了很多。
雍正是一个严肃且果断的人,从他的新政就能看得出来。而乾隆则是一个温和、宽容且文艺浪漫的人,这也能从他的仁政上看得出。
与此同时,乾隆为了迎合雍正,坐上皇位,蛰伏了多年,也压抑了多年。在继位之后,肯定有一个爆发式的释放。
对于乾隆继位后,废除雍正新政的这件事来说,并不是在完全在否定雍正的功绩,也不是说乾隆完全背叛了雍正帝的遗愿,而是乾隆对这个时代,对社会需求最正确的判断。
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乾隆在位六十年的这件事情体现出来,乾隆继位后做出的决定,也并非是错误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