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锐评|无论耳环什么价,真有“事”到哪都跑不了

舆论持续追问之下,“天价耳环”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经核实,涉事女星的父亲杨某在雅安工作期间未经手灾后重建项目招投标,未涉及灾后重建资金审批管理和慈善捐款。但同期杨某涉嫌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对此监察机关已立案调查,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事件发酵之初,杨某曾表态,称在雅安工作期间没有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愿意积极配合调查,承担一切后果。如今看来,他还是没经得起查。

面对网络监督,相关方面积极回应,把多年前的诸多情况认真捋清很不容易。这种不回避问题、拿事实说话的态度,值得点赞。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可贪腐这是铁规矩。“当官发财两条道”,不能违规经商的要求同样是硬杠杠。在“亦官亦商”“脚踩两船”背后,有无以权谋私等问题,有无在岗办事、转岗兑现,在位用权、离职回报等问题,仍需要一查到底。

比如,“天价耳环”事件发生后,有人发现,杨某对名下企业进行工商变更,卸任相关职务并退出股东行列,这是为什么?相信很多疑问会随着后续调查一一揭开。

这一事件也警示公职人员,“离职”不是护身符。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无论退休还是离职,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如果有违法行为,都可以对其立案调查。

此外,即便是公职人员离职或者退休后,到原业务管辖范围内企业任职兼职,利用政商“旋转门”捞好处,也是不被允许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反有关规定,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或者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单位的聘用,给予相应处分。”

说白了,公职人员虽有离职或者退休之日,但对其监督和管理没有留白之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公职人员无论在职还是离职,真有“事”的,无论到哪、到什么时候都跑不了。

当然,也要看到,舆论监督固然重要,但亦不能越界、不能跑偏。各方都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将事件涉及的一个个问号拉直,才是真正理性客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