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西交大神童在哈佛毕业后,毅然加入美国国籍,国内外一片骂声。然而他毫不在意,只回应一句“科学无国界,我自有打算”。 话说回到20世纪60年代,四川成都出了个高华健,小家伙从小聪明绝顶,特别是对力学,那叫一个痴迷。1978年高考刚恢复,15岁的他就蹦跶着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一时间,“神童”的名号那是响当当的。后来,他又跑到美国继续深造,25岁就博士毕业了,那学术水平,全球范围内都少见得很。但谁也没想到,哈佛一毕业,他直接入了美国籍,这一手操作,国内外那是炸了锅。高华健这一出,可真是让大伙儿心凉了半截。这家伙,国家费老鼻子劲培养出来的顶尖高手,本来都指望着他拿先进技术给咱国内工业添把火呢。结果人家倒好,面对一拨拨人的劝说和质疑,就蹦出一句:“科学嘛,不分国界,我心里有数。”说完,一头扎进固体力学里头,再也不带回头的。想当年,咱们中国的科研界还处在“装修期”,而斯坦福大学那边可是“精装修”了,高华健一到那儿,立马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嗖嗖地就把学术难题给攻克了,在生物材料力学这块儿地界上搞出了新花样。比如说,他发现软趴趴的蛋白质和硬邦邦的矿物质混搭起来,居然能变得超级结实,这给仿生材料的研究铺了条大道;他还把纳米颗粒怎么溜进细胞里的小秘密给揭开了,解决了纳米材料的安全大问题。这不,2012年他就抱了个Rodney Hill奖回来,成了第一个拿这奖的华人学者,倍儿有面儿! 可高华健心里一直装着祖国呢。在德国Max-Planck金属材料研究所那会儿,他还带着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王翔一块儿搞研究,后来还劝王翔回国搞航天去了。不止王翔,还有二十多个跟着他混的小弟小妹们也都回国了,给咱中国的科研教育添了不少柴火。清华大学航院那个先进力学与材料中心,他也有份儿建,而且每年他还得回来跟国内的同行们聊聊学术,一起给国内的科研加油打气。 时间一长,大家都看明白了。高华健虽然没直接在国内上班,但他通过教徒弟、分享研究成果这些招儿,也是给国家帮了大忙。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看事儿得看长远,别急着下结论,因为真正的价值得靠时间来“验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