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南京? 话说1842年鸦片战争一闹,咱们中国的大门

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多少年前的南京? 话说1842年鸦片战争一闹,咱们中国的大门就被“哐当”一下踹开了。长江边上的上海成了热闹的通商口岸,西洋的摄影师们就像探险家一样,扛着相机就来咱们这儿“打卡”。他们咔嚓咔嚓,把这儿的山山水水、人情世故都给拍了下来。鲁迅大爷说了,“悲剧就是把好东西摔碎了给人瞧”,这些照片啊,不光是艺术照,更是历史的“自拍”。 1872年的三张照片,让咱们现在也能瞅瞅150年前的南京啥样。有个叫约翰·汤姆逊的英国哥们儿,摄影界里的“网红”,拿着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推荐信就跑到南京去了,结果想见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大人已经“领盒饭”了。那时候的南京啊,刚从太平天国的“大乱斗”里缓过神来,但到处都是“战痕累累”。明孝陵的石像还是那副严肃脸,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却成了“废墟中的孤星”,青铜顶在荒草里显得格外凄凉;再看看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直是古与今的“混搭风”:穿着长袍马褂的国人往白墙一站,旁边还摆着机关枪这些新鲜玩意儿。汤姆逊的镜头下,这一切既真实又让人感觉“有点儿远”。他可能没想到,他眼里的南京,已经被殖民者的有色眼镜给“美颜”过了。他看到的,就是一个破破烂烂、啥都不懂的东方老城,而不是那个正努力变身的大清帝国。当那些黑白的老照片,穿过了上百年的“时光隧道”蹦跶到咱们眼前时,心里头不由得嘀咕:这南京,到底是啥样的?又是哪路神仙的南京呢?但其实吧,追究这些答案就像追一只飞天遁地的猫,没啥大必要。关键的是,咱们终于能从这些古董片子里,挖出点自个儿的小故事,不用老是被那些殖民者定的条条框框给框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