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曾有两个天才的研究生,他们偶然间发现了一种在网络上搜寻信息的好方法,随机筹钱创办了一家公司,在之后的日子,他们做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决策。几年后,他们创办的公司成为股市上最有价值的一家,两位穷小子也跻身顶级富豪之列。 1995年8月9日,硅谷的天空格外晴朗,但引人注目的并非是加州的阳光,而是华尔街一场史无前例的股市风暴。网景公司以每股28美元的价格首次公开募股,到当天收盘时,股价已飙升至75美元,公司市值一夜之间超过30亿美元。这家成立仅16个月的公司凭借一款名为"浏览器"的产品,点燃了整个互联网时代的导火索。 在距离这场资本盛宴不远处的斯坦福大学校园里,两位年轻的研究生对此一无所知。那年春天,拉里·佩奇刚刚迈入斯坦福大学的校门,参加一场普通的研究生迎新活动。领队是已在斯坦福学习两年的谢尔盖·布林,一位自信、健康且性情坦率的数学天才。就在带领新生们参观沐浴在阳光下的校园时,两人突然为某个问题争论起来,火花四溅。对周围人来说,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如此激烈辩论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拉里和谢尔盖却乐在其中。 "一开始挺害怕,我一直嘀咕。"拉里后来回忆道,"担心自己要坐上公交车打道回府。"他是美国中西部人,虽然考取了斯坦福这所精英荟萃的博士项目,却对自己能否顺利获得学位心存疑虑。而在这场意外的辩论中,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与多数大学不同,斯坦福为学术创新与商业转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校长约翰·轩尼诗曾明确表态:"我绝不希望这个机构成为技术转让的障碍。"学校不仅鼓励师生申请专利,还支付相关费用,签订长期许可协议,帮助最顶尖的科学家创业致富。作为回报,学校可以获得新创公司的股份。更令人羡慕的是,在校园一英里之外的沙山路上,聚集着美国最野心勃勃的风险投资公司,随时准备为有前景的创意提供资金。 然而,当拉里与谢尔盖在象牙塔里摸索前行时,他们的思考并非围绕着财富。两人都是教授之子,在他们各自的家庭中,学术成就远比金钱更有价值。拉里的父亲卡尔是密歇根大学最早获得计算机科学学位的本科生之一,而谢尔盖的父亲迈克尔在马里兰大学教授数学,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 命运的齿轮在悄然转动。1995年秋,拉里正式入学,两人开始一起娱乐、工作。谢尔盖放弃了原本研究的电影评级系统,转而与拉里合作探索新兴的互联网领域。他们都不知道,就在网景股票飙升、互联网淘金热席卷硅谷的背景下,他们的学术合作将走向何方,而对学术的纯粹追求也将很快面临考验。 在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里,拉里和谢尔盖埋头于他们的研究项目,却不知道这项学术研究会改变互联网的未来。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犹如两条注定交汇的河流,为这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谢尔盖·布林1973年8月出生在莫斯科,六岁时随父母离开苏联。他的父亲迈克尔·布林曾在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十年,负责用统计数据"证明"苏联生活质量高于美国。"那时,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证明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高于美国,"迈克尔回忆道,"我对数字了解很多,可计算并不准确。"为了逃离反犹太主义,也为了孩子的未来,布林一家来到了美国。这段逃离高压政治环境的经历,为谢尔盖打下了珍视自由思想的烙印。 在华盛顿特区郊外长大的谢尔盖,从小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高中时期,他已经在马里兰大学注册课程,以惊人的速度学习。一位同学回忆他"对自己的智力很自负",经常挑战老师权威。19岁那年,他就以优异成绩获得了马里兰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学位,随后凭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进入斯坦福大学。 与此同时,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密歇根州,拉里·佩奇的童年也被计算机环绕。1972年出生的他,是计算机科学教授卡尔·维克多·佩奇和数据库专家格洛丽亚·佩奇的儿子。八岁那年,父母离异,这对拉里影响很大。尽管如此,两位父母都尽力以健康的方式抚养孩子。有趣的是,拉里最终获得了两位母亲的爱与智慧:亲生母亲和父亲的长期伴侣、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乔伊斯·威尔德塞尔。 "我真的很幸运,父亲是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在我的同龄人中这非常少见。"拉里回忆说,"我们很幸运,早在1978年就有了第一台家用电脑。它巨大无比,花了一大笔钱,买了它之后,家里的饮食水平下降了不少。"六岁的拉里已经能熟练使用电脑,他哥哥记得:"拉里在6岁的时候,一次一个词,把《青蛙和蟾蜍在一起》输入电脑。"高中毕业前,他甚至用乐高语言编写了一台可工作的喷墨打印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