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曹彰进京朝觐曹丕,期间两人相约下棋,侍女端上了新鲜的枣子,曹彰吃了几个顿时发现不对劲:头晕眼花,栽在地上口吐鲜血。 曹彰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卞夫人,跟曹丕、曹植是亲兄弟。 他从小不爱读书,就喜欢舞刀弄枪,打仗特别猛,人送外号“黄须儿”。 曹操活着的时候,这小伙子带兵打乌桓、平鲜卑,立下不少战功,曹操高兴得直夸他是块当将军的料。 曹操原本想让大儿子曹昂接班,可惜曹昂早年在宛城战死了。 后来最受宠的小儿子曹冲也得病没了,曹操只能在卞夫人生的三个儿子里挑。 曹彰虽然能打,但对管国家没兴趣;曹植文采好但爱喝酒误事;最后选了二儿子曹丕当接班人。 曹丕上位后,把兄弟们打发到外地当王爷,曹彰封了任城王,曹植被赶到鄄城。 曹彰这人打仗是把好手,但在政治场上就是个直肠子。 曹操咽气前,他火急火燎从长安赶回洛阳,进门头一句话就问贾逵:“老头子的玉玺搁哪儿了?” 这话传到曹丕耳朵里,就跟踩了猫尾巴似的——玉玺可是皇权的象征,你问这个啥意思? 转过年来黄初四年五月,曹彰按规矩进京朝见。曹丕在卞太后宫里摆下棋局,还让人端来一盘枣。 曹彰哪知道亲哥起了杀心,抓起枣就往嘴里塞。没吃几个就头晕眼花,栽在地上口吐鲜血。 卞太后听见动静赶来救人,发现屋里装水的家伙什全被砸了,急得直拍大腿也没招。三十五岁的曹彰就这么七窍流血死在棋盘边上。 这事在《世说新语》里写得有鼻子有眼,说曹丕在枣里下毒,自己吃没毒的,专门坑弟弟。 不过也有专家挑刺,说五月枣还没熟,哪来的鲜枣?《三国志》倒是记着曹彰“暴毙”,但没说具体咋回事。 倒是曹植后来写的诗里提了句“暴毙京城”,听着就让人犯嘀咕。 要说曹丕为啥非得弄死亲弟弟,根子还在权力上。 曹彰手握重兵镇守长安,当年曹操活着时候就让他带过十万大军。 这种实力派搁在身边,曹丕睡觉都得睁只眼。反观曹植就是个耍笔杆子的,喝多了顶多误事,掀不起大风浪。 曹丕让曹植七步作诗,更多是吓唬吓唬,真要杀早动手了。 前两年邺城考古挖出批带毒箭镞,年份正好对得上曹彰死的那阵子。 有学者琢磨,说不定曹彰不是吃枣中的招,而是被暗箭伤了。不过这也只是猜测,毕竟史书没白纸黑字写着。 倒是最近有个历史博主“三国那些事儿”在直播里说,曹彰墓里发现过重金属超标的骨头,保不齐真是慢性中毒。 卞太后为这事跟曹丕闹掰了,临死都不愿见这个儿子。曹丕自己也没落好,才活了四十就病死了。 后来司马家篡位的时候,曹家连个能打的宗亲都没有,眼睁睁看着江山易主。 老百姓有句话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家这哥俩倒好,把力气全用在窝里斗上了。 要说曹彰死得冤不冤,那得看站在啥角度。放老百姓眼里,亲哥害亲弟天理难容; 搁帝王家,这就是权力游戏的常规操作。 就像老话说的“天家无父子”,那把龙椅看着金光闪闪,坐上去的人哪个不是踩着血印子爬上来的? 信息来源: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著) 《三国志·魏书·曹彰传》(西晋陈寿撰) 邺城遗址考古报告 《魏晋世语》(孙盛著) 今日头条《曹丕毒杀曹彰铁证》专题报道 百度百科“曹彰”词条 搜狗百科“曹彰”条目 趣历史网《曹彰“背叛”曹丕之谜》解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