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冤不冤!广东,大爷去榨油店现榨100斤花生,最后榨出44斤花生油,47斤花生麸,

冤不冤!广东,大爷去榨油店现榨100斤花生,最后榨出44斤花生油,47斤花生麸,大爷一想不对劲,剩下的9斤去哪里了,就怀疑老板有猫腻,于是闹着要拆机器,老板无奈只能同意,然而机器拆了,却没有发现少的那一部分。网友:一看大爷就没做过农民!   广东一家榨油店里,一位大爷带着100斤花生来榨油。机器轰鸣过后,电子秤显示44斤金黄的花生油和47斤花生麸。   大爷盯着数字直皱眉:100斤变91斤,那9斤被谁吃了?他一把拽住老板袖子,非要拆开机器看个明白。   老板苦笑着解释,榨油不是做算术题。花生进机器前得先炒制,280℃高温下,原本8%-12%的水分化作白烟从排气管溜走。   榨油机50兆帕的压力相当于40个汽车轮胎压顶,挤破花生细胞的同时,部分油脂变成青烟挥发。   滤网卡住的残渣、黏在油槽的油膜,加上国家标准允许花生麸残留3%的油,七七八八算下来,10%的损耗再正常不过。   围观的老农直摇头:海花1号能多榨两成油,要是碰上瘪壳花生,400斤榨180斤都常见。   市场监督人员赶来核算,10.8%的损耗恰好在行业标准线内。拆开的机器里既没暗格也没存油,大爷讪讪地拎着油桶走了。   这场纠纷像面镜子,照见传统工艺与现代认知的断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值得理解,但若把物理变化当阴谋,既折腾商家也难为自己。   老辈人知道冷出酒,热出油的常识,如今机械化生产反而让人忘了食物最朴素的转化规律。   说到底,诚信经营与理性消费本该是双向奔赴。商家若能在店门口贴上《榨油损耗说明》,大爷或许就不会白闹一场。而当我们质疑消失的重量时,不妨先想想:妈妈炖两斤牛肉只剩一斤半,难道也是锅偷吃了?

信源:卖油郎 2025年5月22日(个人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