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十几名越军包围了小战士许明习,越军见他孤身一人,便想抓活的回去领赏,弹尽粮绝的许明习装上刺刀,打算殊死一搏,危急关头,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大家伙。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1980年10月,滇南山林间夜色深沉,罗家坪大山下,炮声隐约传来。此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正进行到胶着阶段,边境一带阵地犬牙交错,小股部队的遭遇战、穿插战几乎天天发生。 那天夜里,九连接到临时任务,命令他们尖刀班绕到敌人背后,拔掉19号高地,卡住敌退路。尖刀班长许明习,22岁,安徽六安农村出来的兵,是连里最有号召力的主攻手。1978年入伍,打仗一直是冲在前面,被战友们背地里叫“倔驴子”。 许明习有股韧劲儿,常说:“咱是苦出来的,能熬就得熬。”在部队,他带的班历次评比都不落后,连队的重活累活他总抢着干。这次临危受命,指导员看着他:“小许,这回是硬骨头,成不成?”许明习只回答了一句:“保证完成任务。” 凌晨两点半,尖刀班趁夜色钻进密林,翻过一道道壕沟,绕开地雷区,靠近目标。距离高地还有五百米,前方杂草密集,土路全是碎石。他们一组三人,分两路,互相掩护往上摸。每一步都要慢慢探,怕踩响地雷。 快到高地下,敌人机枪突然扫射。班里有战士受了伤,但没叫出声。许明习下令:“别停,掩护,往前钻!”趁着一阵炮火,他们一鼓作气冲上了高地,刚一露头就被敌人发现。 敌人火力点多,几乎每个方向都能打过来。许明习带着兄弟们,先用手榴弹炸开了左侧第一个暗堡,抢下阵地后迅速构筑掩体,正面顶住敌人的反扑。两轮进攻下来,班里伤了三人,许明习身上也被弹片擦破了皮。 清晨,敌人又开始调集兵力反攻。很快,许明习发现右侧灌木里动静不对,特意留下两个人看守,他自己摸出去侦查。没想到,这一去就再没跟上大部队。 天亮后,许明习钻进一片岩石和芭蕉混杂的小洼地里。原本只是想观察敌情,等机会撤回去。可谁知,越军突然加派巡逻队,一下子把他孤立在阵地外。 四周都是杂草,灌木下的泥土松软,他身上带的弹药本就不多。敌人发现他藏身位置,便慢慢合围,十几个人围着圈步步靠近。看样子,是想活捉。 许明习心里清楚,这时候,投降就意味着死无葬身之地,绝不能让敌人得逞。他先是用仅有的几发子弹击退了第一拨,趁着混乱,滚进一块巨石后。可是再摸腰间的弹夹,已经空了,手榴弹也用光了。 他背靠石头,呼吸变得急促,脑子里只剩下一句话:“绝不能被俘!”此刻他只剩下刺刀。他慢慢把刺刀装上枪口,手心全是汗。敌人围过来,操着蹩脚的中文大喊:“中国娃子,出来,投降吧!” 许明习没有吭声,等敌人距离再近些,准备拼个鱼死网破。人的本能反应这时最直接:要么拼死一搏,要么就地等死。许明习咬牙,心里默念着家乡的父母和自己答应过连队的“绝不丢阵地”。 敌人越来越近,有的已经在侧翼小声窃笑,等着一起扑过来。 就在他双腿发软、身体准备冲出去那一刻,天空突然传来熟悉的呼啸声。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见不远处冒起一团火光,紧接着,几发炮弹密集落在越军包围圈正中央。 山谷里顿时炸开锅,尘土飞扬中夹杂着越军的惨叫。许明习本能地抱头蜷缩,身边碎石乱飞。等硝烟散尽,敌人不是被炸伤就是慌不择路地逃窜。许明习趁乱拖着受伤的腿,沿着山沟滚回了己方阵地。 凌晨过后,连队的战友们开始反复搜寻失联的许明习。等到天快亮,搜救组终于在乱石缝里找到他。浑身是血,膝盖和手掌全是泥和伤口。指导员急得红了眼,把他搀起来,第一句话就是:“还以为你回不来了。” 被抬回阵地时,许明习已经说不出话。后来,战友们给他清理伤口,才发现他的裤腿和袖口全是血迹。连长问他那一刻怎么想的,许明习只是摇头:“能爬回来就行,不能丢人。” 这次穿插,尖刀班伤亡三人,毙敌十余人,炸毁两个敌暗堡。许明习孤身坚守,救下自己也保住了高地。战后他被火线入党,荣立个人一等功,后来还升为排长,成为连里的旗帜。 许明习的故事,在部队里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说他是“孤胆英雄”。可回到老家,他的母亲只是说:“这孩子,能回来就比啥都强。”1984年,许明习在老山防御作战中为救战友,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的遗体长眠在云南文山麻栗坡烈士陵园。 老山的山风至今还吹着,许明习的名字静静刻在纪念碑上。那些经历过生死的日夜,成了无数普通士兵的缩影。战争不是传奇,真正的英雄,就是在绝境时咬紧牙关的那一瞬间。 活着回来,就是胜利;能守住阵地,就是功劳。这样的故事,不需要渲染,每一个懂行的人都能体会其中的分量。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