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他4两茶叶,他嫌礼物太少了,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甚至私下还抱怨毛主席小气。 “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到平常百姓家的待客之道,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就凭借着四两茶,将中美外交推向最高潮。 当年美苏正在冷战,而且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久久无法自拔,再加上中苏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凸显出来。 这让美国总统尼克松认识到,必须要和中国建交,否则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恐怕难保。 除此之外,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建交对于美国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秉持着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尼克松才率部来到中国。 对于这一次外交大事件,我国早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谈判桌上,毛主席和尼克松就工商业、机械制造业等问题上都做出了表态,双方都表示,将会在公平互促的原则上加强对外交流。 我国一向都是礼仪之邦,客人到家里做客,临走之前一定要送上一些礼物来留作纪念。 当年毛主席访问苏联,就先后两次给斯大林送礼,礼物不算贵重,但却代表着外交诚意。 至于送尼克松什么样的礼物,主席也是思索再三,最终确定用福建武夷山所产的母株大红袍来作为礼物。 一方面因为大红袍产量低,足以彰显出毛主席对尼克松的重视。 另一方面,大红袍作为中国的名茶,属于我国文化瑰宝,将茶作为礼物,也是希望尼克松能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国文化。 万万没想到,访问结束,当毛主席把四两茶叶送到尼克松的手上时,尼克松却有些不太开心。 因为他觉得自己毕竟是大国总统,以这一点点茶叶来作为礼物,未免太过于轻视了吧? 周总理作为旁观者,一眼就看穿了尼克松的心思,连忙上前讲解了大红袍的来源、产量,并幽默的说道“总统先生,主席送您四两茶叶,等于送走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一句话就轻松化解了所有的尴尬,当然毛主席所送的礼品也不止只有茶叶这么简单。 为了庆祝中美建交,在临别之际,毛主席还送给了尼克松三幅条幅,分别写着“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这三幅字画同样意义深重。 这四两茶叶、三幅条幅,不仅仅是简单的礼物,更见证着中美从排斥到建交的过程,国与国交往,贵在真心与诚意,只有打破偏见、敞开胸怀,才能共同繁荣。#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