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印度缓兵之计,恐怕准备好了,印度最近又开始搞事情,先是在5月13日,硬杠着跟巴基

印度缓兵之计,恐怕准备好了,印度最近又开始搞事情,先是在5月13日,硬杠着跟巴基斯坦互相驱逐外交官,紧接着,5月14日更绝,直接关闭大坝,搞得巴基斯坦下游的河床都干了,并声称,之前开闸是为了泄洪,以后巴基斯坦别想得到一滴水。

纳伦德拉·莫迪,1950年9月17日出生在古吉拉特邦一个普通家庭,家里靠卖茶为生。小时候,他就加入了国民志愿服务团,接受民族主义训练,后来成了全职工作者。 1985年,他进入印度人民党,靠着出色的组织能力一步步往上爬。2001年,他当上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搞经济改革,把那儿变成了印度的样板。 2014年,他坐上总理宝座,推“数字印度”等政策,对外尤其是对巴基斯坦,态度一直很硬。 夏巴兹·谢里夫,1951年9月23日生在拉合尔,家里是大富豪,搞工业的伊特法克集团很有名。 他大学毕业后从政,1997年首次做首席部长,后来又干了两届,修地铁、建巴士系统,挺务实。2022年,他当上巴基斯坦总理,正赶上经济烂摊子和印巴关系紧张。 莫迪的强硬民族主义和谢里夫的务实作风,注定了这次冲突不简单。一个想用铁腕立威,一个得硬着头皮顶住,两人博弈直接把南亚局势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情是这么爆发的。2025年5月13日,印度突然指责巴基斯坦外交官搞“间谍活动”,直接把人赶出去。 巴基斯坦也不是吃素的,当天就反手驱逐印度外交官。两国大使馆外气氛紧张,关系算是彻底崩了。 第二天,5月14日,印度玩了更狠的一招——关闭基尚甘加大坝,断了流向巴基斯坦的水。巴基斯坦下游的河床干得见底,农民没法灌溉,粮食生产直接拉响警报。 印度政府还振振有词,说之前开闸是为了泄洪,现在是为了“国家安全”,还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 这理由听起来挺牵强,毕竟1960年的《印度河水条约》明明白白规定了水资源分配,印度这么干明显违规。 巴基斯坦那边90%的农业靠灌溉,水断了就是断了命脉。想想看,庄稼枯死,粮食不够吃,农民日子咋过? 这不是普通的挑衅,印度这是掐着巴基斯坦的脖子往死里逼啊。国际社会都开始担心,这事儿会不会把南亚彻底搞乱。 水一关,巴基斯坦炸锅了。伊斯兰堡街头抗议不断,民众怒火冲天,喊着“水是生命”的口号。 谢里夫赶紧开会,警告印度这等于“宣战”,外交部也跑到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告状,想让国际社会给点压力。 但国际反应挺冷淡。美国就说了句“冷静对话”,中国表示“关注局势”,都没啥实质动作。印度这边,莫迪在集会上态度强硬:“国家安全第一,绝不妥协。” 巴基斯坦呢,除了嘴上硬气,实际招数不多。军事对抗风险太大,国内经济又困难,妥协还怕老百姓不答应,真是进退两难。 后来,经过几轮秘密谈判,双方勉强签了个临时协议,印度同意放点水,但量少得可怜。两国领导人都对外宣称自己赢了,可实际上谁也没占到便宜。 巴基斯坦农田受损,电力短缺,印度也得面对国际批评和区域不稳。这场水危机让印巴关系更糟,信任基本没了。长远看,南亚的和平估计还得晃荡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