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前曾问了茅盾一个问题,直把茅盾问得自惭形秽了,他问的究竟是什么问题?这事,得从1931年毛泽东率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说起,当时年50岁的鲁迅对毛泽东几乎一无所知,他仅仅知道:毛泽东曾在北大图书馆做过管理员,还是李大钊介绍过去的。因为直觉是个小人物,鲁迅对“毛泽东”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也因为刻板印象里,他将毛泽东定义为“小人物”,所以,当他在报纸上看到毛泽东率红军进行了第三次反围剿时,他有些惊讶地问茅盾:“这个毛润之,是不是就是以前的北大图书管理员毛润之?” 鲁迅以为两人不是同一人,只是名字相同。毕竟,当时的毛泽东可是与蒋介石对抗啊,而蒋介石的手下胡适,当年可是北大的校长。 北大校长正在当国军将领的普通下属,而北大图书管理员,居然已成为直接与蒋介石对抗的统帅。这样的戏码,鲁迅这个作家都不敢写。所以,他非常疑惑地问出了上面的问题。 茅盾没想到鲁迅这个文人,居然也认识毛泽东,他瞪大眼睛答道:“对的,就是他。” 鲁迅听完,有些难以置信地感慨道:“想不到他一介书生,如今却能指挥千军万马,着实令人钦佩,此等人物实非你我所能比拟。” 感慨完后,鲁迅问出了文首我们提到的“令茅盾自惭形秽”的问题,他问:“毛润之,和你比怎样啊?” 茅盾当时的回答是:“这,这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我不过是动动笔杆子,而他则是救世之才。” 言外之意是:自己根本无法和毛泽东相提并论。 听了这话后,鲁迅的眼里充满了遗憾,他感叹:“自己在北大这么多年,竟没有跟毛泽东去见一面。” 1936年,即鲁迅去世那年,长征结束,消息传来,举国欢庆,鲁迅对毛泽东的佩服之情又增了几分。于是,他忍不住提笔给毛泽东写信,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可惜,那封信被寄出后没多久,鲁迅就去世了。 去世前,鲁迅还嘱咐冯雪峰,让他替自己送一只金华火腿给毛泽东。毛泽东收到鲁迅寄的火腿后非常高兴,他还在沉思了片刻后,大笑着说:“可以大嚼一顿了。” 鲁迅对毛泽东非常钦佩,毛泽东对鲁迅亦是如此。 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前,鲁迅的名字就已如雷贯耳,一到北京,毛泽东就曾专程跑到鲁迅住的院子里拜访他,可惜,那次鲁迅并不在家。 毛泽东在延安时,曾询问过一个富贵人家的女青年“为何要革命”,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在报纸上看到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而受到影响,想掌握自己的命运。 毛泽东在惊讶之余,对鲁迅更加感兴趣了。 1936年,鲁迅在送了毛泽东火腿后不久便辞世了,毛泽东得知消息后感慨说:“红军有两个总司令,一个文司令,一个武司令。” 从此评语可知,毛泽东是将鲁迅视为自己的“同志”了。 对鲁迅评价极高的毛泽东,后来身边总带着鲁迅的书。去世前一年,眼睛动完白内障手术后,他的眼睛无法视物,仍经常让工作人员为他念鲁迅的杂文。每次听到精彩部分,他还会发表评论。 毛泽东去世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床边除了毛岸英的遗物,就是鲁迅全集了。 可叹,从未见过面的两人,却完全算得上真正的“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