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航母多难养?山东舰编制几千人,一天七顿饭,每天的伙食花费几十万,显然航母不愧是“

航母多难养?山东舰编制几千人,一天七顿饭,每天的伙食花费几十万,显然航母不愧是“吞金巨兽”,就这个伙食费,也不是一般的小国家能够负担得起的。 1945年春,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然而,在大和级战列舰上,早餐的话题却是"要不要把黄油换成白糖"。与此同时,散布在东南亚各岛屿的日本陆军士兵却已经饿到啃食尸体的地步。这鲜明对比不仅揭示了海陆两军待遇的天壤之别,更彰显了大型军舰作为"吞金巨兽"的本质。 大和级战列舰在日本军人中有着"大和旅馆"、"武藏酒店"的美誉,这绝非浪得虚名。战舰不仅是武器平台,同时也是运输船,能够携带大量后勤物资。"船走到哪里,补给就跟到哪里"——这是海军相较陆军的先天优势,也是大型军舰的高消费本质。 时间快进到现代,这一特点在航母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以中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为例,这两艘满载排水量达6万吨的中型航母,单艘造价高达350亿人民币。如此庞大的投入,只有国家综合实力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负担得起。 而航母的高昂成本不仅体现在建造上,日常维护与人员保障同样是一笔巨大开支。辽宁舰作为训练舰时,舰上人员曾达到4000至5000人,这相当于一个小型城镇的人口规模。按照解放军"3类灶"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23元人民币),仅伙食费一项,每天就需要支出近十万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的伙食标准分为四类:1类灶标准最低,每人每天11元;4类灶标准最高,每人每天39元。航母上的海军官兵享受的3类灶标准仅次于空军和潜艇部队的4类灶。这一设置反映了不同兵种工作强度和特殊性的差异。 全球拥有航母的国家寥寥可数,这绝非偶然。航母不仅是军事武器,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正如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所言:"制海权决定历史",而航母则是现代制海权的核心载体。 然而,航母的高昂成本使其成为真正的"吞金巨兽"。除了造价和维护费用外,人员保障特别是伙食供应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我们往往只看到航母威武的外表,却忽略了背后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使一些经济规模不小的国家,也无法负担起航母的建造和维护成本。 夜幕降临,当大多数人正准备下班时,航母上的日常才刚过半。李舰长结束16小时的值班后,走进了辽宁舰的主餐厅,这是他当天的第五顿饭。餐厅里,新一批执勤的官兵正在享用他们的第一顿,而别的舱室里,还有人正在享用第四顿、第六顿甚至是第七顿。这就是航母上独特的饮食节奏——一天七顿饭,远超普通人的三餐制。 与美国航母每天五顿饭不同,中国航母采用七顿制有其特殊原因。辽宁舰首任舰长张峥曾解释,这主要是由于航母采用三班倒工作制,需要保证全天24小时战斗力。想象一下:如果某位官兵10点下班,而标准用餐时间是12点,那他难道要饿着肚子等两小时吗?显然不行。更多的用餐时段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工作班次的需求,确保每位官兵都能及时补充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七顿制并非随意可改。武器系统的使用存在"惯性",贸然改变既定流程可能会带来混乱。就像当年中国炮兵换装新口径火炮时,操作手册的大规模修改曾短暂影响了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航母坚持五顿制,而中国航母遵循七顿制的原因之一。 航母上的食物消耗量十分惊人。据辽宁舰首任舰长张峥透露,舰上每天消耗食物10-12吨。这个数字曾引发质疑:按3000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天消耗4公斤,似乎过高。但实际上,这10-12吨包含了食物的毛重(如肉类的骨头、玉米的外壳等下脚料)以及净水。虽然航母配备海水淡化设备,但其功率和效率有限,舰上仍需携带大量淡水。 在食物质量方面,航母更是不含糊。按照解放军"4类灶"标准,航母官兵享受的是3类灶待遇,每人每天23元。这一标准虽然低于空军和潜艇部队的4类灶(39元/人/天),但远高于普通陆军的1类灶(11元/人/天)。在这一标准下,航母官兵不仅能保证每餐有肉有蔬菜,还能经常享用大虾、牛排等相对昂贵的食材。 更令人惊叹的是航母上的菜系多样性。舰上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师,能够提供全国八大菜系的美食。此外,辽宁舰还设有民族食堂,可为9个少数民族的官兵提供特色饮食。舰上还会定期举办"美食节",丰富官兵的饮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