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军在中央苏区节节败退,眼看就要弹尽粮绝,被逼得没路可走,谁能想到,这一切背后,竟然是一位戴眼镜、满嘴斯文话的国民党文官策划的,他叫杨永泰,外号“毒诸葛”,专出损招。
三步棋,步步紧逼,逼得红军只能丢掉根据地,走上漫漫长征路,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他是关键人物。
杨永泰不是军人,却从不缺兵法头脑,他本是法学出身,曾做过孙中山秘书,后来跟着蒋介石,专搞情报和政略,他不拿枪,但招招致命。
1930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打得头破血流,打完这一仗,蒋元气大伤,不得不寻求一种“不费太多兵力就能稳住全局”的办法,杨永泰就是在这个时候冒出来的。
他提出的第一步棋,叫“削藩”,意思就是削弱各路军阀,让蒋介石能腾出手来对付红军。
他先盯上了冯玉祥,知道冯的部队是靠义气撑起来的,于是就暗中花钱拉拢冯的部将,比如韩复榘、石友三。这俩人后来果然反水,带兵自立,冯玉祥被搞得焦头烂额。
接着是阎锡山,他的晋军在山西自成一统,杨永泰跑去山西,说蒋委员长愿意扩大他的地盘,让他放心,不用再跟红军周旋,结果晋军也不再闹事。
再看广西李宗仁那边,杨永泰直接建议蒋动手,挑起蒋桂战争,打得李宗仁一败涂地,缩回广西养伤。
至于张学良,杨永泰用的不是刀,是“情”,通过宋美龄牵线,让张学良归顺中央,东北易帜,这几步走完,军阀纷纷噤声,蒋介石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围剿红军。
这时候,杨永泰出了第二步棋,狠的,他认为红军之所以打不垮,是因为有老百姓撑着,打红军,不能光靠枪,还得从根子下手,把群众和红军之间的联系切断,他叫这招“政治剿共”。
怎么剿?先是物资封锁,派兵包围苏区,控制通道,连一袋米都不让进,红军一边打仗一边还要筹粮,难上加难。
封锁之外,还有一套细密的控制法。他搞起了保甲制度,把老百姓按十户一组,互相监督,谁有亲戚是红军,邻居不举报就得连坐。
每个村庄都设眼线,连个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去,杨永泰还特别重视宣传,他办了《求是通讯社》,搞了一支专门的文艺宣传队,到处唱戏说书,把红军说成是“杀人放火”的匪徒,还搞出一堆投诚红军“自白书”。
为了让老百姓信这些话,他安排人假扮红军烧村子,再反手说“你看,这就是共产党干的”,不少人信了。
军事上的“堡垒战术”也全面铺开。杨永泰建议蒋介石,不要再和红军打运动战,而是修碉堡、修公路,步步推进,每推进一段,就筑堡一个,把苏区慢慢压缩成一块死地。
到1934年初,中央苏区从当年三万多平方公里缩到了不到一万,粮食断了,药也断了,红军连包扎伤口的纱布都没有,只能用草绳绑着。
蒋介石本以为这回能一网打尽,可杨永泰没让他高兴太久,又给他出了第三步棋,叫“掏心术”,这招是针对四川的。因为红军可能逃往西南,而四川是最可能的落脚点,杨永泰说,必须提前控制四川,堵死红军的后路。
他先是主动和四川军阀刘湘合作,装出一副“我们一起剿匪”的样子,还答应拨款给刘湘打仗,但与此同时,杨永泰派了个参谋团进驻重庆,名义上是“协助”,其实是监视。
再往深处,他安排自己人进了四川省政府,开始干政,等刘湘反应过来,已经被架空,他还趁着田颂尧打仗失利,把他罢免,借机要求四川裁兵。
等到刘湘也撑不住的时候,中央政府已经把四川牢牢抓在手里,红军西进的道路完全被堵死。
三招走完,红军已是四面楚歌,苏区内无粮无药,外围全是堡垒和碉楼,西南的路也封死了,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
杨永泰这一套看起来滴水不漏,但他自己也没能笑到最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他跟陈果夫、陈立夫的“CC系”闹翻了,结果被调去当湖北保安司令。
当时他还想继续往上爬,结果刚到任不到一个月,就在汉口码头被刺身亡,子弹打在身上,他当场倒地,身边人听见他咬着牙说了一句:“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
这个人太聪明,算盘打得太响,三步棋几乎改写了一段历史。
但棋盘之外,他也是个活在派系倾轧下的棋子。蒋介石虽然赏识他,但也没能保住他,红军虽然被他逼上长征之路,却也因此走出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