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人一旦破产,基本就没机会翻身?一位美国同学告诉我,大街上那么多流浪汉,不都是穷人,很多都是曾经的老板和白领人士,绝对没有那么多人想象的那般美好。
先说生活成本。硅谷的三居室月租轻松破 3000 美元,这还不算物业费、保险和房产税。一旦失业,这些开支就像滚雪球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
更绝的是,美国的租房市场对信用记录近乎苛刻,破产者往往连最便宜的合租房都租不到,只能流落街头。而没有固定住址,就无法通过背景调查找到正式工作,彻底陷入 “失业→无家可归→更难就业” 的死循环。
医疗费用更是致命一击。急诊室的账单常常让人怀疑人生:和医生聊五分钟收 5000 美元,骨折打个石膏要 1 万美元。就算有保险,自付部分也能掏空积蓄。
奥巴马曾坦言,每 30 秒就有一个美国人因医疗破产,每年超百万人因此失去一切。这种 “病一次穷三代” 的制度,让普通人根本经不起任何意外。
美国的社会福利看似诱人,实则是杯水车薪。失业救济金最多领 99 周,每周平均 300 多美元,连房租都不够付。
更讽刺的是,一旦接受救济,信用记录会进一步恶化,未来贷款、租房都难上加难。而那些因学贷破产的人更惨,美国学贷总额高达 1.8 万亿美元,许多人退休了还在还贷款,利息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制度设计的陷阱无处不在。美国的税收和法律条款复杂到连精英都需要会计师和律师,普通人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债务深渊。
更别提那些隐藏的 “消费陷阱”:分期买个电视,看似每月 99 美元轻松,实际要多付一倍的钱。这种 “温水煮青蛙” 的消费文化,让中产阶级在不知不觉中被榨干积蓄。
年龄歧视和就业市场的残酷加剧了困境。55 岁以上的求职者,超过一半在找工作时碰壁,即使找到工作,薪资也往往大幅缩水。
而企业裁员潮一浪接一浪,2024 年美国已有 452 家企业申请破产,科技巨头也在大规模裁员。失去工作的中年人,既没有年轻人的体力,又缺乏新技术,只能在零工市场挣扎。
最可怕的是,美国的贫富差距像一道鸿沟。1% 的人掌握着 50% 的财富,而底层民众的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通胀。
税收政策更是火上浇油:超级富豪通过资产增值避税,而普通工薪阶层的劳动所得税率反而更高。这种结构性的不公平,让破产者几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
在这样的体系下,破产不是一个节点,而是一条不归路。那些流落街头的前白领,他们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美国梦的背面,是无数人用一生偿还的债务深渊。
当社会安全网千疮百孔,当制度设计只为少数人服务,普通人的挣扎不过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游戏。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破产不是重新开始的机会,而是彻底坠落的起点。你觉得这样的制度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