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潮玩、科技…广东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据南都,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启幕。当天下午,在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简称“广东影视政策15条”),围绕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影视扶持激励机制、完善影视产业体系等九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 “广东影视政策15条”明确,支持影视IP在地文旅转化和衍生品开发,增强长尾效应,并持续开展“影视+”相关活动。广东要如何做好影视IP的转化和后续开发落地,怎样发力布局“影视+”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并打造影视消费新场景?下面,南都娱乐将以数据为切入点,结合多位业内人士与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 “广东影视政策15条”发布后,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关于影视IP的打造,以及影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样引起广泛热议。 “我认为,这一政策的提出,体现了广东影视产业发展思路的成熟与前瞻性。”经济学家宋清辉这样告诉南都记者。同时,他还建议,要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广东还能从以下方面下苦功:一是深度挖掘取景地文化内涵,不只是还原拍摄场景,而要将影视作品与取景地深厚的岭南历史、风土人情、非遗技艺等深度融合。二是在影视项目策划和制作早期就同步考虑衍生品开发,从而将IP形象、道具、场景等设计元素融入产品中,以实现内容与产品的同步营销和发布。三是鼓励粤港澳三地影视机构共同开发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影视IP,以实现IP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